第二十章 柳暗花明(第2/5頁)

“夫人,話不能這麽說,皇帝自奉儉薄,他要錢也沒有用,但他是個有作為的,許多富國強民的計劃都要錢來推展的,而國庫並不充裕,他整天就在為等錢而傷腦筋!”

姚秀姑忍不住笑道:“皇帝也會鬧窮?”

鄭和莊嚴地道:“是的,一個好皇帝必然是會鬧窮的,他一方面想實行很多偉大的計劃,而一方面又不想增加老百姓的負擔,整天都在動腦筋如何籌措款項,皇帝肯為生民設想;這是一件值得尊敬的事。

皇帝當初力排眾議,經營西洋,實際上也是在為這批藏寶打算,為了建造兵船籌措遠征軍糧餉,皇帝已經挪用了好幾筆款子,所以此行一定要有以報之,否則皇帝會很窘迫的。”

梅玉沒有作聲,但是他心中卻也作了個比較,建文帝手中握著一筆財富,沒有想到如何去動用它,而永樂帝卻極力想得到動用它用以致國富民康,這兩個人的作為一比,是有著很大差別的,他相信鄭和的話,永樂帝一向自奉簡薄,從不貪圖生活的享受,他要那筆錢,絕不是為他自己。

在曲折的地道中走了約有兩個時辰,終於豁然開朗,鉆出了地道,眼前卻是一片難得的奇景。

說奇景,那是很過分了,這片景色該說是十分平常才對,小橋流水,竹籬茅舍,桑麻成畦,瓜棚架下,有成群的雞鴨,這不過是江南的農村景象而已。

但是在遠處海外的西南邊夷之地,出現這一片情景,卻難怪令人吃驚了。

鄭和首先訝然地道:“這簡直就像是進入桃花源了!”

梅玉看了一下道:“這一定是昔年藏寶的後人,在此地守護寶藏的。”

“那一個人不是都回到中原了嗎?”

“是的,但是他們的家人也可能被遣來此,雖然沒有鑰匙可以打開寶庫,但也可以守住寶藏,不被人私自取走!”

五個人慢慢地循著路前進,慢慢地來到了村屋前,卻見一個中年漢子迎了出來,見了他們,也不十分驚奇,只是問道:“各位是從中華來到此地的?”

梅玉道:“是的,在下姓梅,現封大明汝國公!”

“大明!是朱元璋所設的朝廷嗎?元朝韃子呢?”

梅玉知道他們對中原的情形一定很隔閡,乃道:“洪武帝力平各路人馬,一統天下,天下重歸華夏,國號大明!”

那人笑道:“兄弟來此之時,朱元璋還只剛從郭子興的手中分脫出來自立,那時,我們就認為他最有希望,果然他得了天下,算起來已經是四十多年了!”

梅玉道:“這四十多年,閣下一直都在此地嗎?”

那人道:“是的,在下文廷玉。”

“文廷玉,那麽先生是文昌平先生的什麽人?”

“是家父,現在恐怕要稱先父了,因為在下來此之時,家父已經快五十了,現在如若安在,該是九十多了,這四十多年來,在下一直未得他老人家消息。”

梅玉深深嘆息了一聲道:“文昌平先生後來曾投入先帝洪武爺摩下,討元掃蕩有功,追散騎常尉,官拜撞關鎮守使,但不幸於十年前病故於任上。”

文廷玉臉色一陣黯然,但是也沒有什麽特別的哀傷,可見這個消息對他己不算太突然,只是證實了而已,他只是問道:“各位因何得知在下與先父文昌平會有關連?”

梅玉直接了當地道:“因為昌平先生曾將有關忽必烈藏珍的事情,告知先帝洪武爺。”

“各位是來尋寶的?”

梅玉道:“不是我們來尋寶,是大明朝來取寶,這位是大明征西大軍總監鄭公公,他率領了三萬大軍,乘了一百多條大船,都停泊在馬六甲外海,然後我們再率軍前來……”

“不錯,大軍現駐在山下,我們先帶了一部分的人進駐大漢山,因為根據昌平先生的報告說,忽必烈藏珍體積並不太大,不需要太多的人!”

文廷玉道:“國公對忽必烈藏珍始末清楚嗎?”

“清楚,令先君對這事的來龍去脈交代得很清楚,這是元代在西洋各國所擄獲的珍寶,在運回中國的途中遇風被吹到此地,護送大軍俱皆損失,只有五名漢人護衛生還,昌平公即其中之

文廷玉道:“閣下既然知道了來龍去脈,就明白這筆藏珍不屬於任何私人所有?”

鄭和立刻道:“是的,所以昌平公才獻之朝廷。”

文廷玉道:“先君他也無權對藏珍作任何處置!”

鄭和道:“不錯,昌平先生在先帝的支持下,遍訪了當初的五個人,取得了他們的同意。”

文廷玉深注著他道:“取得每一個人的同意嗎?”

鄭和只有望望梅玉,梅玉道:“詳細的情形,由於當事人俱已物故,無從推考,但是昌平公的確已將取得藏珍的一應條件都搜集齊全,獻於朝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