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九章 寶藏迷蹤(第3/6頁)

太祖沒有找人去挖取藏珍,因為他一時找不到一個可信任的人。

他生性多疑,自己出身草莽,起自江湖,知道一筆巨大財富可以造成多大的勢力,所以對當時天下第一巨富沈萬山極力迫害,終於找個理由抄了沈家,自然不會去造成第二個沈萬山。

這個秘密一直控制在太祖手中,臨終時隨同帝位一起傳給了長孫朱允炆,他登位改號建文後,一直在幾個叔叔和權臣的脅迫中,放不開手去做一些事。

出亡時,他把忽必烈藏珍圖帶著,甚至於後來到緬甸落腳,也還存有動用藏珍之心,後來看到海外的環境,知道不論如何振作,也萬難與中原抗爭,而永樂帝這次派鄭和到海外去,也是談談忽必烈藏珍的事,希望建文帝作個交代,建文帝也只有交了出來。

在鄭和口中,梅玉總算對藏珍的事有了個認識,也作了一番密談,作成了決定。

大軍又出發了,這次的兵員更多,將達三萬人,足足出動了百余艘大船,船上除了水師部隊外,還帶了一批工匠,那是要出去為梅玉建都護府的。

同船的還有前次跟船回來的各國使臣,他們已經完成了朝貢的使命,領回了文書和賜品,本來是應該由他們自行賃舟回去的,但朝廷為了顧恤他們,順道把他們送回去了,同時也展示一下天朝之軍威,百余艘大戰船,三萬多的甲兵,旌旗敞空,布滿了海上,對那些小國而言,一輩子也極難看見有這麽多船只的。

這次的使命是護送梅玉建府,而建府的地點選中在馬六甲,這也是有原因的,西洋都護府兼撫西南夷,與馬六甲有陸路可通,而且到蘇門答臘、古裏、柯枝等印度半島上的國家,也是個中心點。

至於建府的地點選中在怡保,那也是有作用的,可以借口把大軍駐紮該地,方便人山取寶的。

永樂五年,梅玉掛帥,鄭和為副,浩浩蕩蕩地出發了。是時為九月,根據一些海上的老水手經驗,這段時間海上最為平靜,不太有颶風了。

因為這次還帶了永樂帝頒賜暹羅女王和古裏、柯枝等國王銀印,要梅玉以西洋都護的名義去頒發,使梅玉有個很好的理由,翻越金馬嶺高原到暹羅去。

海行十分順利,這次只用了兩個月的時間,就到了馬六甲,大船都泊進了怕保港,把港中塞得滿滿的。

馬六甲的國王是率先來迎接的,聽說都護府要建在怡保,他有說不出來的歡喜與歡迎,因為西洋都護府必駐有重兵,對他的國境安靜有莫大的好處。

這些海外的小邦大都為漢人或漢人與土著結合的後裔所建,統轄了三五萬的熟夷,境內尚有超過幾倍的蠻人部落。

他們雖遠處深山,但又不服教化,又蠻又狠,派兵征剿時,他們躲入深山去了,防備稍疏,立刻又出來搶掠,使居民深以為苦。

再者就是鄰近一些島國上也經常派兵來侵略,還有就是西方的一些紅毛夷(指荷蘭等國)的商船,也常有劫奪的行為,這許多內憂外患,使當政者不勝其擾,得有天朝上邦駐軍於此,還有不歡迎的嗎?

馬六甲國王班民古奈不僅表示了竭誠的歡迎,而且立即付之行動,派了一幹民工,來協助建府。

山上有的是巨木,船上帶了不少的工匠來,也帶了制作磚瓦的工匠,就地取材,借建府之便,把中華的建造技術也移了過來。

梅玉則借著覓取梁木的借口,帶了一彪人與副使鄭和等人,深人蠻荒,進人了金馬嶺高原,直抵大漢山下。

他邀了鄭和,在背人之處,慎重地取出了那幅地圖,同時也邀了李珠在一起,因為她精於繪事,首先就把那幅圖描了一遍下去。

鄭和道:“這圖上只指明了大漢山而已,四下一片叢莽,上哪兒找這個確實地點去?”

梅玉含笑地把那幅絲絹地圖團成了一團,浸入了烈酒之中,足足有一刻工夫,然後才取出圖來,上面的墨汁都已被酒汁所浸,化成一團,什麽都看不清楚了。

鄭和道:“糟了,這圖毀了,若是臨摹下來的圖上有什麽缺漏之後,那可又怎麽辦?”

溉笑道: “這是我跟大哥以前常玩的把戲,不會有問題,當年宮中的人想盡方法,要想套出我們的秘密,也沒有得手呢!”

他點上了火,烈酒立刻熊熊燒了起來,片刻後酒盡火熄,那方絲絹卻一點未損,抖開來一看,原來的模糊汁都不見了;絹上又是清清楚楚的另一幅地圖和一切的說明,這幅圖則是以大漢山的形勢而繪制,標明了人山的途徑和方向以及沿途的標記。

梅玉道:“大嫂,你快把這張圖臨摹下來,我們再找第三張圖……”

“什麽,還有第三張圖?”

“是的,當初藏寶之際,不是有三個人嗎?他們三個人各負責一部分,各人繪他自己那一部分的圖和說明,現在只得兩份,自然還有一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