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八章 行宮遇險(第6/7頁)

“是的,不過微臣沒有看過信中的內容。”

永樂笑道:“這個朕相信,不但你沒有看過,梅玉也沒有看過,否則你們兩個人也不會如此大意,隨便把信放在身邊了,我一直在奇怪,老九這次膽大妄為實在沒道理,他玩的這一手可以殺頭抄家,卻沒有一點好處,現在才知道他還是有用的,多少也知道一點風聲的了。”

鄭和一怔道:“九王爺怎麽會知道的?”

“這雖是天大的秘密,但老九是掌管秘探的,他自然也聽到了一點蛛絲馬跡,所以他對搜查允炆的事十分著力,卻不對朕說明一聲,看來他的野心不小。”

鄭和立刻知趣地不問下去了。

永樂帝卻高興地笑道:“建文這封私函隨便用醬糊封了口,騎縫處也沒有簽名蓋章,想起來倒真是太大膽了一點……”

梅玉道:“但這封信只經過鄭總監和微臣之手,大哥對這兩個人都是信得過的。”

永樂帝一笑道:“這就是他與朕不同的地方,他是以心來待人,朕卻是以利害來待人,如果由朕來處理,絕不可能把一件大事作如此草草處置的,現在朕倒希望知道一下,你對這件事的看法。”

梅玉感到十分為難,永樂帝卻笑道: “沒關系,你說好了,我們這是私下談話,我想聽聽你心裏的真話。”

梅玉道:“臣以為以心換心是為上策。”

永樂帝一笑道:“不錯,朕也以為如此,只不過這樣做有一個缺點,萬一所托非人,就會全盤皆失,而識人難,識人心尤難,允炆當皇帝時,就是太感情用事,雖然他也用對了幾個人,交到了幾顆人心,但大部分的人對他的忠心卻不足,他做人是成功的,做皇帝就失敗了,國家大計是不容有一點錯失的,而且必須以嚴刑苛法與緊密的監視去督促臣屬做事,不能光靠信任。”

梅玉心裏盡管不同意,但是口中卻不便駁斥。

永樂帝輕嘆道:“朕知道這番話你聽不進去,你跟允炆一樣,都是很重感情的人,所以你適合遊俠江湖,卻不能居朝堂……”

梅玉忙道:“臣自知無食肉相,所以對繼承侯爵一事,甚感惶恐……”

永樂帝一笑道:“那你倒不必客氣,你們家一門忠烈,數世忠良,侯爺是太祖皇帝所賜,後世子孫怎可輕易退還,你父親先前只是有點想不開,現在不是好了嘛,他是領慣了兵的人,朕沒有兵給他帶了,他自然閑不住,所以看破世情出家修道去了,對他而言,未嘗不是解脫。”

皇帝的話說得很含蓄,但也表示了對梅玉不滿,只是沒有作進一步的斥責而已,梅玉也不便再說什麽了。

永樂帝的臉色變為峻厲了:“梅玉,侯爺乃國家所賜,你不要漫不經心,有此一爵在身你才有很多保障,行事也有很多方便,這個朕想不用一一數說給你聽了。三寶保薦你出長西南都護府兼經略西南夷,對這個官職朕倒沒有意見,尤其在西南夷的經略上,必須要跟休王府合作無間,也只有你去才適合,不過這個官敘職一品封疆大使,你的年歲太輕,遽爾寄以重職,在廷議上說不過去,你最好是替朕做件事情……”

梅玉怔住了,道:“臣不過略解兵馬,可幹不了什麽大事,陛下囊中有的是人才。”

永樂帝道:“不錯,朕的手下人才濟濟,但是這件工作只有你去幹最適合,而且這件事也是允炆的推薦。”

梅玉更是愕然地道:“怎麽大哥會推薦臣呢?”

永樂笑道:“朕這個侄也是有心人,他說要把忽必烈寶藏歸還朝廷,但是沒說出一個確實的地點,只要朕派遣一個適當的人選,跟你一起去取出寶藏……”

梅玉道:“臣也不知道寶藏何在。”

“允炆沒說出寶藏何在,只說要膚派人跟你去,可見他會把地點告訴你的,他在信上一再為你贊揚,說你胸蘊奇才,堪常大任,要朕好好地借重你……”

這倒是大出梅玉的意外,一時不知說什麽好了。

永樂帝又道:“三寶跟他交換過一些意見,對於你能出任西洋都護的事,他是極力的支持,大概也是怕你的年歲太輕,在廷議上難以爭取,所以要建一次功,朕也幹脆做足人情,把這件差使交給你了。”

鄭和一再向梅玉示眼色,叫他接受了下來,梅玉也知道事情是不容推辭了,尤其是涉及西洋都護的問題,那等於是條件,換了第二個人去幹,不可能對聖光寺有如此尊敬,對建文帝而言,使自己官居極品,逍遙異邦,也算是一番酬答了。

這不是梅玉的心願,他志在江湖,倒是想以德行為他的終身事業,可是,看來這個心願是難以達到了。

跪下謝過了恩,永樂又跟他聊一些家常,大致是問及聖光寺在西南夷的情形,頗為興奮地道:“梅玉,朕也不必跟你說冠冕堂皇的話,形勢比人強的時候,最由不得人的,對允炆朕只有一番歉意,聖光寺在那兒能夠適合他,朕是不會去幹擾他的,只會盡量去幫助他,關於忽必烈寶藏的事,朕交給你全權處理了,也不再另外派人,免得允炆不放心,一兩天內,朕會叫三寶旨意給你,也由他全力支援你完成任務,只要立下了這次大功,不僅你的西洋都護沒問題,汝南侯也可以晉為汝國公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