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八章 行宮遇險(第5/7頁)

鄭和答應了。

永樂帝又道:“梅玉,後來你難道也看不出真假嗎?”

梅玉道:“在門口已經有人先向微臣打過招呼了,微臣倒是沒有再上當,那封密函,微臣推說已經交給鄭元帥轉呈了,沒有被他們騙了去。”

“原來你心中已經有底子了,可是你仍然對著那個假皇帝行了群臣大禮。”

梅玉正色道:“微臣不敢造次,微臣所敬的乃是那張代表天子威儀的寶座……”

“這麽說,不管誰坐在這張椅子上都能令你屈膝了?”

梅玉道:“在微臣而言,確是如此,微臣對大明天子只有一份臣屬的忠心和敬意,並不限定哪一俱。”

永樂帝的臉色微微變了一變,終於嘆口氣道:“朕知道,你跟允炆的感情很深,不可能再對第二個人有那種忠心了。允炆在那兒還好嗎?”

“大哥性怡淡,在外邦參悟佛理,日子過得很平靜。”

“聖光寺可不是參禪的地方。”

永樂帝的臉上又顯出了那種陰摯之色。

每個人都焦急地看著梅玉,連鄭和也是一樣,梅玉知道自己此刻的答話必須十分小心,一個不慎,就可能牽出無限風波。

他頓了一頓道:“大哥畢竟是朱家的子孫,就是要學佛,也得與眾不同些……”

“有什麽不同法?”

“大哥出身帝胄,所習所事,都是帝王之學,即使要學佛,也必須是至高至上的萬家生佛,在那個地方非常適合大哥。”

“他不想回到中原了嗎?”

“那倒是從來沒想過,大哥也明白自己的性格不適合於中原,他是才不居人上,品不能居人下的人,只有在西南夷的地方適合他,也只有聖僧那種地位適合他。”

也虧他有那個膽子,居然敢侃侃而言,但永樂帝顯然十分欣賞,笑笑道:“他會在那邊以聖僧而定嗎?”

梅玉道:“以前有李至善那種人興風作浪,西南夷可能會作怪,現在已不成問題了,至於大哥,陛下乃可放心,他是最怕與人爭戰的,否則也不會輕易地跑到海外去了,反正他是不會與陛下爭的。”

話很直接,永樂帝聽得不太順耳,不過也沒辦法,梅玉代表建文帝的說話,無論如何,天下原來是屬於建文帝的,因此他笑笑道:“好,關於允炆是個怎麽樣的人,朕是完全明白的,朕對他也不想做得太過分。以前,谷王和李景隆對他迫得緊一點,那可不是朕的意思。”

若非皇帝授意,誰又真敢多事,但是誰都沒把話拆穿。

永樂帝笑笑道:“朕說這話,你也許不相信,不過朕也不必說謊來討好你吧,朕假如真有對付允炆之意,該叫三寶去幫李至善,加把勁就行了……”

這下子梅玉也沒話說了,因為這是千真萬確的事實。

永樂帝笑笑又道:“朕叫鄭三寶去幫了他那麽大的一個忙,可見朕對他沒有惡意了,他既是無意再回來,手中把持著一樣東西不肯交回,又是什麽意思呢?”

梅玉知道永樂說的是傳國玉璽,倒是無話可答,只得道:“這個臣就不知道了,大哥與陛下是一家人,這些家務事外人不足與聞的。”

他推辭得很技巧,永樂帝大笑道:“你很會講話,允炆的家書呢?希望在信上他有個交代,否則可不能怪我這個叔叔不念親誼了。”

梅玉把信從身上取出來,交由鄭和轉呈了上去,信封上寫的是七叔親拆,文侄頤首。

可見建文帝是撇開了皇帝的身份,純論親誼了,永樂帝看了就笑道:“允炆這孩子某些地方還是很聰明的,他是上一任的皇帝,現在對朕的稱呼很難,倒不如只談親誼了。”

他拆了信封,一字字看得很仔細,一直等他看完了,才擡擡手道:“火來。”

鄭和忙到一旁的香爐旁,取過了火,交給了永樂帝,又退了開去。

永樂帝自己把信燒成灰之後,用嘴把殘灰吹散才笑笑,道:“原來允炆不僅把那件東西交了出來,還把一筆價值數億的寶藏交了出來,可見這孩子是真心跟朕合作了,也不枉朕對他的一片心意……”

鄭和一怔道:“怎麽還有一筆寶藏呢?”

“是的,這是一個天大的秘密,前元滅之後,開國公徐達首先進入大都元宮;取得了所謂的忽必烈藏珍,這批珍寶是三次派人西征所得的戰利品,完全是一些奇珍異寶,價值數億,他把這筆藏珍密獻給太祖洪武爺,因為天下尚未安定,一時也沒有取來,暫時藏到一個地方去了。太祖殯天後,似乎沒有對此作個交代,膚遍尋宮中諸人,也沒有知道的,原來太祖還是告訴孫子了。”

鄭和道:“信上把藏珍地點說出來了?”

永樂帝笑笑道:“這封私函聽說是允炆先交給你,再交給梅玉帶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