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章 犁庭掃穴(第6/8頁)

他鼓勇策馬來到軍隊前,大聲喝道:“叫你們的主帥出來答話。”

鑼聲響處,一員大將騎著一頭神駿的黑色駿馬,金甲、金鎧,金鞍轡,亮閃閃的威如天神,他拍馬到谷英面前站定,大聲道:“本王陳祖義,來將通名。”

“大明永樂天子陛下特委征西副帥谷英。”

陳祖義道:“原來閣下只是副帥,鄭和呢?”

“你居然敢直呼欽使的名諱。”

陳祖義哈哈大笑:“為什麽不敢,本王乃一國之君,跟你們明朝的皇帝是同等的地位呀。”

“哼!你這外番小邦,居然也敢與天朝上國相比。”

陳祖義憤怒地道:“姓谷的,你敢看不起我的國家,等你每個地方都去一遍,就知道我這外邦小國有多大了,那絕不比你們中原小。”

他手中的令旗直揮,周圍的甲兵一擁而上,明朝的兵才踏上陸地,身體尚來適應,再者,人數也不及,除了一小半被殺外,有一千多人都成了俘虜,被捉進城去了。

鄭和在外港的主舷上用千裏鏡看得很清楚,卻是徒呼奈何,束手無策。

好在他心中早有計劃,準備了可能有變,把運兵的小船都召回了船隊,而且把一些炮船也對準了高港,裝妥彈藥待發。

當戰變一起,十幾條炮船上的幾十門火炮都點火發炮,轟聲連天,炮彈有的落在戰場上,有的落在城中。

這一陣火炮轟得陳祖義心中發慌,急急地帶著俘虜退進了城中,閉門不出。

鄭和這才得從容布置,首先,他把兵員用小船慢慢地運送登岸,這次登岸的是弓箭手和長槍手,一登岸就列成了橫排,守住了陳腳。

陳祖義開始還派了幾百人出城搶攻阻撓,想不讓人登岸的,但這次卻吃了虧,首先為堅兵所阻,然後又被強箭勁彎一頓猛射,四百人的突擊隊折了一半,剩下的一半急忙退回城裏去了。

鄭和的火炮不住地向城中猛轟,一面則加速運兵登岸,短短兩個時辰內,他已經把近萬大軍開到岸上,在城門外設下了營帳,而且布置成中軍大營,他才進駐中軍。

陳祖義則一直閉城不出,城中的戒備很森嚴,然後他又派出了他的族弟陳永義為談判代表,請見鄭和。

鄭和在虎帳中接見了他,沉聲道:“陳祖義是什麽意思,假意受降冊封,卻擄去了本師的先行副將……”

陳永義忙道:“欽使大人息怒,這可怪不得家兄背信,事實上小人只說歸稟家兄,商量後再作答復,並未同意欽使大人所提條件,是欽使大人自己太心急了。”

鄭和冷笑道:“這麽說來,陳祖義是不同意本使所提的條件了?”

陳永義道:“家兄後來認為,接受冊封乃在心意,不必見諸什麽儀式,欽使把冊封文書交給小人,有什麽賞賜也由小人帶到城中,家兄自然也會把貢書及一些貢品,連同那位副使大人一並送回。”

鄭和勃然大怒道:“他的意思是不要本使登陸?”

陳永義道:“欽使大人已經登陸了,家兄只希望欽使早日回到船上繼續航行,西洋的島國很多,欽使大人未必都熟,幹脆由家兄代表去曉諭他們歸順天朝……”

鄭和怒聲道:“陳祖義以為他自己是什麽了?”

“家兄這蘇門答臘是最大的一部,對其他的小部族絕對有轄制的力量,欽使大人可以放心回報,三年後,家兄當遣使到天朝朝觀,那時會帶去各國的貢表,也會帶著他們的貢使同行,不必欽使費事了。”

鄭和冷笑道:“本使回朝又如何交差呢?”

“欽使到西洋來,是為尋訪遜皇帝建文帝的下落,他已經在緬甸的聖光寺落發為聖僧,主其事的李至善也已經縛交欽使,回朝足可交差了。”

“這是誰告訴你的?”

“那位副帥大人谷英。”

鄭和一拍桌子,怒聲道:“大膽的東西,居然來告訴本使如何行事了,來人哪!推出去斬了。”

陳永義大驚道:“欽使大人,兩國交兵,不斬來使,小人只是代表家兄前來傳言。”

鄭和冷聲道:“本使根本不認為陳祖義是一國之君,自然也不認為你是什麽來使,只是狂言一匹夫爾,本使虎帳豈容匹夫放肆,斬!”

陳永義大驚:“欽使大人,你若斬了小人,家兄對副使大人也不會客氣的。”

鄭和冷笑道:“陳祖義只要有種,他盡管殺好了,只要他敢動一下本使的部屬,本使指揮大軍殺進城去,管叫他雞犬不留。”

不管陳永義如何哀求饒命,鄭和仍然鐵起心腸,硬是砍下了他的首級,高掛在大營的旗杆上號令示威。

而且他還寫了一封措詞十分強烈的譴責函,痛斥陳祖義的背信妄動,自取其禍,限令在十二個時辰內,自縛請降,否則立將攻城,城破之日,就將盡情屠殺,舉凡城中的軍民等眾,雞犬不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