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章 犁庭掃穴(第2/8頁)

“只是叫你注意,可沒叫你采取行動吧!”

谷英怔住了,萬萬沒想到鄭和會冒上這麽一句,也不知如何接下去了。

鄭和沉聲道:“聖光寺為西南夷所共尊,地位十分重要,等閑不可輕視,至於聖僧是否為遜皇帝,也不能因為一個人的一面之詞就能證實……”

谷英道:“這是由李至善提供的,絕不會錯。”

鄭和冷笑道:“李至善自己是個欽犯,本座這次最主要的便是緝捕他歸案,他還能證明什麽?”

王子和卻色變道:“什麽?監軍大人是專來緝拿敝上的?敝上犯了什麽罪?”

鄭和道:“他的罪可大了,他是建文皇帝任下管理西南各路密探,一直把持在手中,今上登基後,他避不報到,而且還在海外興風作浪,控制各地邊夷,意圖不法,是個極不安分的人,本座這次出行就是為緝捕此人。”

谷英道:“監軍大人,我們不是……”

鄭和沉聲道:“谷將軍,本座乃主帥,凡事比你清楚得多,你的職責只是執行本座的命令以及帶領你的部屬出戰,其余的不勞費心。”

谷英道:“可是舍舅另有指令,叫末將……”

鄭和冷笑道:“原來谷王爺對將軍另有指示,那倒是本座越權了,從今天起,將軍請率領所屬,自己行動吧!一軍不能有二帥,將軍留在本軍中,實有不便。”

一聽鄭和如此說話,谷英慌了手腳,他在名義上是副帥,要接受主帥節制的,鄭和叫他自主,他有天大的膽子也不敢擔承抗命之罪的,只有額額稱是,連連道歉!

鄭和對王子和也不問,只是下令收押後,下令揚帆起航,直放高港。

在高港那邊,李至善派出了王子和後,也一直在等消息,接獲鄭和的態度後,心知求和無望,也作了備戰的準備,鄭和的大船隊從占城過來,最少也要一個多月的時間,他還來得及作準備。

一面,他發動大批的民工,在海邊築城壘石,阻止大軍登陸,一面向各小島城邦召求援助。

鄭和的水師一共才兩萬人,分乘戰船百艘,但是李至善卻很放心,因為高港的港灣狹窄,最多只能容納一二十條大船,五分之四的兵力俱將被阻於外海。

陳祖義本身所屬約兩萬人,其余各邦國如果同心協力支持,也有三萬人,可占絕對優勢了。

李至善也有把握那些土王會支持他,因為那些土王小國,多半是海盜聚集成群而霸地稱王,他們中很多是漢人,而且都在內地犯罪少有案底,逃之出來的,對抗拒官軍他們一定會支持的。

永樂四年春,鄭和的西征大船隊,終於開到了高港之外,密密排列,把高港封死了。李至善又遣了一名代表,出港來乞見鄭和,代表是以陳祖義的名義派出的,也姓陳,叫陳永義,是陳祖義的族弟,一直在陳祖義的手下擔任助手,頗有權勢。

在高港,有權勢的人一定是李至善的親信,否則絕不可能爬得起來。

陳永義見到鄭和後,表示出來意,道:“大酋長願意向天朝歸順,上表納貢,以示臣服。”鄭和笑道:“陳祖義要什麽條件?”

“大酋長沒有什麽條件,只求欽使大人能接受大酋長的一片誠意,以後大酋長也會每三年派遣專使,到天朝納貢……只希望能得到天朝的冊封。”

鄭和道:“那沒問題,本使受命代天巡狩,對於肯接受保護的番邦有代冊之權,本使也在事前鑄好了大明正委蘇門答臘國王的銀璽,拜印受封後立即生效。”

陳永義道:“那就請欽使示知冊封的時間以及各種儀式,敝人好通知大酋長受冊。”

鄭和道:“時間為三天之後淩晨卯正,地點就在本使的座舷之上,陳祖義須率同手下大臣等三十六人,前來接受冊封。”陳永義微一遲疑道:“不能把受冊的地點改到陸上嗎?”

鄭和笑道:“那自然可以,本使也認為海上舉行受冊大典不夠莊重,那就要你們多費事了,本使率領所部,大概有兩萬人,其中一半留守,一半要移師在岸上搭營,請你們在城中圈出一片可納兩萬人的空地來。”

陳永義駭然道:“要這麽多人嗎?”

“當然,冊封大典是何等莊嚴隆重,必須輔之以軍儀,這還是因陋就簡,若是移至在中原舉行,二十萬禁軍全部出動,那才叫隆重呢?”

“敝大酋長當不起如此重儀!”

鄭和的神色微慍:“這是本使所要維持的必須儀仗,與陳祖義無關,軍儀也不是為他而設,而是為上國之體面。”

“可是高港城窄地小,容不下這麽多的軍隊。,,鄭和一聲冷笑:“陳永義,你把本使當小孩兒在哄,陳祖義聚集了兩萬人在城中,怎麽會沒有地方的,叫他撤走一半的人,這才是誠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