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禍隱南疆(第5/7頁)

“侯爺,你別忘了,皇宮已經搬了地方,遜皇帝的大內在南京,而現在的大內在北京。”

梅玉嘆了一口氣:“沒有錯,東西現在應該在北京的大內,因為它是交給了某一個人,而這個人現在也已經遷進了北京的大內。”

鄭和哦了一聲道:“今上把南京的人大部分都調到北京去了,宮監的工作不是人人可幹的,遜皇帝交付的這個人靠不靠得住?”

梅玉道:“應該靠得住的,否則他早就把玉璽獻出來了,司太極和李景隆也不會追得這麽急了。”

鄭和道:“那就請侯爺保住秘密好了,咱家也不想知道,這東西對今上還有些鉗制作用,對咱家卻全無好處,咱家的事功已無可再加了。”

“可是谷王和李景隆他們找到了,對總監的權限就可能有關系了,我跟大哥商議的結果,認為還是交在你手中較好,也希望你在適當的時候交出來。”

“哦,遜皇帝也同意如此嗎?”

“是的,大哥知道你跟燕王的交情雖深,但是你的忠心對著朱家,一直還在誇說你,我只是不懂,這傳國玉璽何以那麽重要,難道不能重刻一個嗎?”

鄭和道:“這是國家最莊嚴的象征,怎可輕易重換,除非是換朝代,否則是不容更換的,今上是大明的子孫,也沒有換朝代的理由。”

“可是照著從前的樣子,密召匠人,再刻一個總行吧!”

“行是行,不過沒一個匠人敢刻,他們知道這事情關系重大,做完了就非死不可,沒人會自己找死的。”

梅玉笑道:“世上還有比死更可怕的事,一定要找人做,倒是不怕找不到。”

鄭和道:“玉璽的雕刻不是一件簡單的事,必須要名家才能勝任,天下夠資格的人不會超過兩三個,所以這兩三個人如果出了意外,必將引起各種的猜疑,目前今上還不願冒險去做這件事,除非他認為找不到了,那時才會采取斷然的措施,禍福後果都在所不計,對大明而言,那可不是好事,茲事體大,不能輕易為之的。”

梅玉嘆了口氣道:“反正大哥要我告訴總監一個人和一句暗語,我現在就轉告給總監知道。”

他很慎重地用手指沾了茶水,在桌子上寫了一些字,直等鄭和點頭表示記住了。

梅玉慎重地道:“總監去見那個人時,最好是秘密一點,然後再使那個人永遠失蹤。

鄭和嘆口氣道:“皇帝家的事實似難以理解,更沒想到這位老太妃……她跟今上的嫡母感情最佳,今上也一直將她視同生母,卻想不到……”

梅玉嘆道:“皇帝家的人都是難以理解的,他們有時為了責任而能抹殺親情,這種情節固然可敬,但有時太冷酷一點,我是無法贊同的。”

鄭和也嘆息了一陣,送走了梅玉。

這次的會晤是絕對的秘密,梅玉也在以後到金鳳仙的香閨去了幾次,那是純粹只為風月,不及其他了。

沒有幾天,宮中傳出了一位老太妃薨斃的消息,這位老太妃是太祖的妃子,也是燕王成祖的庶母,成祖只下詔令京師守喪三日。

老太妃年紀不小了,平日身體很不錯,這次聽說是摔了一跤,中風不起,昏迷了一天就薨了。

只有梅玉心中是明白的,那位老太妃已經把受托所藏的東西交給鄭和了。

至於她的死亡是不是鄭和所為,梅玉不知道,但建文帝也曾告訴過他,那位老太妃在交出秘密後,也會自尋了斷的,這是帝王之家冷酷的一面,也是令人難以理解的一面。

大明永樂二年冬。

梅玉還是在九江保他的鏢,他已娶了姚秀姑,正式接下了廣源縹局的擔子。姚秀!”是再嫁了,所嫁的人又是一位侯爵,這使人很想不透,梅玉是聞名天下的英雄,又是位現成的汝南侯爺,為什麽要娶個寡婦。

倒是江湖上的朋友對這件事很興奮,他們認為梅玉和姚秀姑是一對很相配的英雄兒女,而梅玉以汝南侯之尊,從事保縹的行業,這是對江湖行的重視。

所以梅玉的廣源縹局規模越來越大了,天下聞名的英雄豪傑,也都被他延聘到鏢局中來了,使得廣源成為天下最大的鏢局,也是實力最堅強的鏢局了。

這當然有一半是靠鄭和的力量,首先是在廷議上,鄭和壓住了言官們的彈劾,鄭文龍一直在擔任著錦衣衛指揮使,管著全國的密探,若非他的默許,是不準一個人造成如此大的江湖勢力的。

另一部分,則是沐王府為首的一些國公們的捧場與支持,他們有的是統率軍隊的,卻將軍餉交由廣源鏢局搬運,使廣源鏢局的收入增加很多。

不過,這份收入不是津貼,是廣源的鏢師們以本事賺來的,軍餉被劫的事情不是沒有發生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