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第4/5頁)



  就這樣,公子忽在白水城建立了他的基業。他迅速的和宛州十鎮的其他大商家訂盟,共享水道、碼頭和商路,生意迅速鋪展到宛州乃至中州,最後連北陸青陽國的宮中都使用帶有“忽”字標記的銀器,他不過用了短短的十年,就成了貴族王侯也不敢不奉若上賓的豪商。

  公子忽的來歷始終是個迷,有人傳說他是大晁皇朝時候青王的後裔,知道大晁時代那筆失蹤近千年的國庫藏金的所在,所以他其實是以行商為掩護,悄悄的把沉重的金鋌挖出來,夾帶在貨物中運到宛州。不過這話怕是妄傳,公子忽第一筆本金是否來自古老的秘藏誰也無從考證了,可是他稱霸白水的時候,掌握著六萬余頃的森林,整個宛州一半的玉礦,還控制了河洛制器的整個銷路。這些資產又怎麽能以區區一筆黃金來衡量呢?以這麽大的基業來掩護,去挖掘一庫黃金,這麽想的人未免太小氣了。

  有親近公子忽的人說,他確實是行商的天才,而且異常的刻苦。一般的商人不過是賤買貴賣,跟風而行,公子忽卻建立了一個龐大的宗卷館。他府裏的門客博士計算整個東陸四州每年消耗的各種貨物,以及水道和商路的運輸能力,並將這些消息都繪制成圖用以參考,他的宗卷館最龐大的時候,不下十萬卷宗。那些繁復晦澀的圖表,在別人看來無疑是天書,公子忽研讀起來,卻廢寢忘食,有時候找到了商機,就在宗卷館中高聲呼酒,和賓客們一起狂飲。

  公子忽還有很大的賭性,為求一勝不惜行險。

  他來到宛州的第一筆大生意就是當時銷金河林場木材的爭奪。公子忽本身已經有宛州六萬頃的森林,但是和瀾州銷金河的木材產量相比,還是不能不甘拜下風。那時候南淮城的大商客褚汶和他在木材市場上的爭奪相當激烈,褚汶就想到了要去打通銷金河木材的通路,這樣把銷金河的大筆木材引進宛州,壓低價格,只要一年就可以打垮公子忽的林場,從而獨霸宛州的木材市場。公子忽得到這個消息的時候,褚汶的使者已經帶著大車的黃金,向著瀾州出發超過一個月了。

  褚汶確實也是行商的奇才,這一招賭注下得極大,真正打中了公子忽的要害。公子忽震驚之下,閉門三日不出,三日後,他忽然下令典壓他在白水的所有鋪面。試想以公子忽的家業,即便是宛州總商會江氏以家族之力,也無錢收購他的產業,一般的典當鋪子又哪裏敢讓他典壓鋪面呢?不過公子忽自有辦法,他把所有的店鋪都以半價典壓給白水的散戶。零散的商戶雖然不成氣候,但是他們聚集起來,本金卻是驚人的數字。以公子忽豪闊的名聲,加上半價典壓的好價碼,散戶們紛紛動心。於是只在十日之間,公子忽就將所有的產業典壓出去,約定來年以三分利息贖回。同時白水城所有的現金和金玉都匯集到了公子忽的手中,他親自帶著這筆現金和珠玉,雇傭一隊快船沿著越州的海岸北上。

  眾所周知,通常去瀾州的水路,從中州的海岸前進穿過天拓峽是最為安全的,越州水路風高浪急,不知多少船隊曾經葬身海底。但是公子忽沒有采納門客的建議,他堅持要從越州航線北行,因為越州航線在風勢好的時候更快。他只要奪取瀾州的林場,其他的什麽都不放在心上。

  那一路行得極為艱險,七艘大艦組成的船隊到達瀾州的時候,僅僅剩下三艘,金玉也損失了三成之多。據說在海上遭遇風暴的時候,公子忽赤裸上身,親自帶著門客們和水手一起頂著狂風暴雨降帆操舟,連續兩日三夜都不下甲板。看似文弱的公子身上有股野性,令水手們都驚嘆不已,於是整個船隊都聽從他的號令,僅僅用了二十三天,就在瀾州靠岸。公子忽不眠不休,帶著成箱的金玉在秋葉城購買來年的木材,只要手持林場地契錢來的人,公子忽當場現金交易,氣概奪人。這種出手瀾州的客商哪裏見過,公子忽名聲大震,短短三日,他所帶的金玉都變作了成箱的單據,而來出售木材的商戶還是源源不絕。公子忽沒有了現金,但是他已經在瀾州建立了信譽,他手書的欠條一樣的有效,交割的單據還是雪片一樣向他手中匯集。

  等到七日之後褚汶的使者帶著大車登上瀾州的山原時,他們驚恐的發現瀾州來年的所有木材都已經是公子忽的了。那時公子忽正坐在晉侯的府邸中飲酒,從容不迫的說這筆豪賭一年之內就能收回利潤。

  確實如他所料,當他掌握了銷金河的木材。褚汶就徹底落在了下風,這個主意本是他想出來的,但是有如一把雙刃劍,可以傷到公子忽,也能傷到他自己。褚汶的林場無法低档來自銷金河的木材狂流,僅僅一年間,曾經富甲南淮的褚汶不得不將全部的林場出售給公子忽,還背上了無數的欠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