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拉撒路計劃(第2/3頁)

X先生喝了口水潤了潤喉嚨。

“從法律上來講,肉體死亡才算是人的死亡。也就是說,空殼肉體只有病死了,才能在法律上認定為死亡。反過來說,即便空殼肉體沒有意識,在居民記錄上也是活著的。這是什麽意思呢?大家明白嗎?”

就像要等人回答似的,X先生停頓了一下。

坐在最前面的禦所答道:“如果瀕臨死亡的患者想把自己的意識傳輸給空殼肉體,就要在承認自己已經死亡的前提下,作為另外一個人活下去。”

“非常正確!這樣的話,不僅本人,而且雙方的親人,都會遇到非常復雜的情況。對於瀕臨死亡的患者的家屬來說,這個人外表看上去是外人,心卻是自己的兒子或女兒、妻子或丈夫。可是呢,又得承認他們已經死了。這可不是簡單就能接受的現實。無法接受的還不只是患者這一方的親人,空殼肉體這一方的親人也是一樣的。的確,新的意識傳輸進去以後,就像《新約聖經》裏的拉撒路那樣,可以重新睜開眼睛站起來。但是,那肉體裏的意識是別人的。不管外表多麽像自己的親人,也不能像以前那樣跟他親近了。”

一口氣說了這麽多以後,X先生輕輕咳了一下,清了清嗓子。

“這樣的話,我們就得分為兩種形式加以考慮。第一種形式,患者本人的意識被傳輸到空殼肉體裏以後,要通過結婚或收養等方式,與意識原來的家庭結成親緣關系,在原來的生活環境中繼續生活。我們認為這種形式本人比較容易適應,可是結果呢,采用這種形式的太少了。這是因為空殼肉體的親人不答應。不過,如果空殼肉體沒有親人,或者親人去向不明,就只能采用這種形式了。問題是第二種形式,也就是瀕臨死亡的患者的意識跟原來的親人斷絕關系,在空殼肉體裏繼續其人生的形式。也就是說,不僅要在名目上成為別人,在本質上也要成為別人。這種形式對於瀕臨死亡的患者來說,心理負擔太大了。如果不采取某種措施減輕心理負擔,這個人就會精神崩潰。我們首先請教了腦科學家和心理學家等專家,請他們給我們提建議。後來,又有人給我們想出一個有望順利實施的好主意。想出這個好主意的人,就是零科學技術公司的麻田幸雄。”

終於聽到了這個人的名字,會議室裏騷動起來。

“他說,人的意識不是像靈魂那樣的不變不滅的東西,人的意識只不過是由無數信息構成的流動的故事。同樣的題材,有的作家將其寫成悲劇故事,有的作家卻將其寫成喜劇故事,人也是依據各自固有的記憶編織故事,並生活在各自的故事裏。所謂意識,就是講故事的人。如果這樣的理論可以成立的話,那麽就應該可以通過操控記憶對故事加以修整。”

齊藤拼命地理解著X先生的話,生怕聽漏一句就跟不上了。

“那麽,如何操控記憶呢?根據麻田幸雄的理論,可以在切斷與舊的真記憶的鏈接的基礎上,貼上新的假記憶。貼上的假記憶所使用的題材,是根據沒有了意識的空殼肉體的履歷人工合成的東西。沒有必要覆蓋所有的記憶,只要有關於父母和孩提時代的數據,以及自己的理想、喜歡的異性、目標達成時的喜悅、遇到挫折時的郁悶等關鍵數據就可以了。如果再加上氣質和性格,大腦就可以按照相應的語法系統形成一種認識世界的方式,並將以上各種數據改寫為合乎情理的流動的故事,也就是意識。雖然不能形成跟被消滅的意識一模一樣的意識,但形成極其相似的意識是沒有問題的。舊的意識被封存了,因此不會有進入別人肉體的感覺,完全可以毫無障礙地開始新的人生。”

“零科學技術公司當時已經掌握了操控意識的技術並且實用化了嗎?”禦所想確認一下這個關鍵性問題。

“操控活人的大腦還做不到,但可以操控保存在腦裝置裏的意識。現在也是如此。具體操控程序是,先把患者的意識傳輸到腦裝置裏去,然後使用專用設備植入假記憶,最後再傳輸給空殼肉體。”

齊藤不由得感到全身發冷。如果真是這樣的話,那麽這個可以看、可以聽、可以思考的自己,到底還是不是一個真實的存在呢?

“不過,假記憶就像是一層鍍金,在某種情況下是會剝落的。一旦剝落,就無法支撐故事的合理性,精神就會失常。這時候需要心理醫生對其進行心理輔導。”

“親屬反應如何?”提問的還是禦所。

“瀕臨死亡的患者的親屬,本來以為自己的親人必死無疑,再也見不到了,現在突然有機會活下來了,雖然只有意識活下來,大多數還是願意接受的。而空殼肉體的親屬呢,反對者居多。對親人的身體裏住著別人的心這個事實,一開始都有強烈的抵抗情緒。但是,如果不把別人的意識傳輸進去,空殼肉體就不能睜開眼睛站起來,只能是逐漸衰老、死亡。就算是住進了別人的心,肉體能活下來也是好的。後來持這種想法的人越來越多,最後幾乎所有的親屬都接受了。最現實的問題就是住院期間的費用,以及周圍的人的非議。盡管遇到了各種難題,L計劃實施三年以來,已經有十五名瀕臨死亡的患者的意識被傳輸到空殼肉體裏,重新回到社會,開始了新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