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記

從高考結束後的那個夏天開始,我便時常跟隨當時中國恐龍學界的大佬們一起到野外,東北雪地、戈壁灘上、魔鬼城旁、黃河高廟邊上,每個漫漫長夜總是伴隨著各種奇奇怪怪的故事入夢。這些老頑童講著亦真亦假的故事的時候,完全不比他們做科研的勁頭兒差多少。趙喜進先生曾經對我繪聲繪色地講過他在新疆遭遇UFO的故事,董枝明先生講過烏爾禾瀝青礦那黑乎乎的巖壁好像一張大型的底片,說不定就把恐龍時代的鏡像印了上去,後者成為我一九八九年前開始創作這部小說的原始靈感之一。

恐龍作為比人類久遠得多的地球統治者,身上隱藏的奧秘數不勝數,演化上還存在不少斷裂的環節,需要研究者十足的想象力,這是恐龍研究中最吸引我的地方,並最終讓我從單純地喜歡恐龍、愛寫恐龍科普,一咬牙,跳進了科研的圈子,從愛好者成為正兒八經的科研人員。從那之後,我也是可以觸碰第一手資料的恐龍獵人了,恐龍世界的秘密入口直到此時才展露在我的面前。從那以後,作為一名自詡勤快的恐龍獵人,我在國內外四處尋龍挖骨,為恐龍帝國演化的碩大拼圖補上一塊塊小小的碎片,許多此前未知的恐龍也在我手下得以“借屍還魂”了。

這些年,總有一個念頭徘徊在我的腦中,如果恐龍尚未滅絕,或被復活,人類該如何與它們相處?想象一下數十只三十余米長的巨龍結群而過,咱們數十年苦心經營的防風林可能在數日之內就被摧毀殆盡。或者在北京故宮、圓明園,那頻繁露臉的烏鴉們變成了四處滑翔的小盜龍,那場面也有點太美。而如果這一切發生在科學技術還沒有那麽發達的古時候呢?讓崇尚鬼神的商朝人、“雖遠必誅”和“封狼居胥”的漢朝人、“天可汗”的唐朝人、處在封建王朝余暉的清朝人,甚至將信奉長生天的突厥、與苯教關系密切的吐蕃、美國西部狂野牛仔等文明史上的璀璨閃光點通通糅合在一起,讓他們在龍的時代逐鹿中原,定然是一幅波瀾壯闊的景象。

寫這部小說遇到的最大問題是我太較真了(苦笑),我希望書中的每一個細節,都能經得起推敲,即便是控制龍群的巫術,也是基於共情;吐蕃奇怪的吟誦聲是基於催眠;提高戰鬥力的丹藥,是史前草藥提取的興奮劑之類的;看影子診病、瑜伽士的把戲、眾人的服裝與武器都有資料可追溯。這些都要翻閱大量的資料,寫這部小說的前幾年,就都花在細節的設定上了。至於一些過於詳細的恐龍介紹和背景,可能是科普寫多了之後落下的病根,目前已經妥協再三了。

所幸小說計劃得到了摯友們的鼓勵,作家鹿迅為我制定了速成小說的寫法,逐章捉刀修改,趙菁、碧聲以及各位推薦人都提出了許多寶貴的建議。這本書看起來或許會有坑太多的感覺,這是因為第一部原本是按照三十萬字的體量去構思的,如今以其中一半為第一部,自然就顯得更意猶未盡。我希望能先放飛這短短的十五萬字,多聽聽同行和讀者們的意見,將這個宏大時空背景下的新世界,完成得更加美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