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 月 6 日(第3/8頁)

波爾曼停了幾秒,讓大家消化內容。

“故事還沒完。甲烷水合物只有在高壓低溫的環境下才會穩定。換句話說,甲烷不是都能結冰,而是只有表面的部分。愈往地心,溫度愈高,所以沉積物中有個沒結冰的大型甲烷氣槽。結冰的上層像個蓋子,所以氣體溢不出來。”

“我讀過這類報道,”那女孩說,“日本人想拿這東西,對吧?”

約翰遜覺得很有意思。他想起以前上學的日子。每班總有一個準備特別充分的學生,上課該學的內容大概早已會了一半。他猜想,這個女孩一定不怎麽受歡迎。

“不只日本人,”波爾曼回答,“全世界都想要這東西。但是技術上很困難。我們從 800 米的深度把甲烷水合物拿上來,才到半路,它就從塊狀變成氣體了。後來拿到船上的量,雖然還算大,卻只是挖到的其中一小部分而已。我說過,甲烷水合物很不穩定。把 500 米深度的海水加溫個一度,很可能會造成甲烷水合物忽然不穩定。因此我們快速挖掘,把塊狀水合物放入充滿液態氮的密封箱,讓它保持穩定。你們到這兒來。”

“他做得很不錯。”約翰遜說。

波爾曼帶著學生走到由鋼架焊接成的架子旁,上面堆了各種大小的容器。最底下有四個看起來像油箱的銀色東西。波爾曼拿出其中一個,戴上手套,打開蓋子。忽然聽見嗤的一聲,接著冒出白色蒸氣。有些學生不由得往後退一步。

“這只是氮氣。”波爾曼把手伸進容器內,拿出一塊拳頭大小的東西,看起來像弄臟的冰塊。幾秒鐘後,那東西發出嘶嘶聲,接著爆出裂開的聲音。他招手叫那個女孩子過來,剝下一小塊,交給她。

“別被嚇到,”他說,“這有點冰。但是不用擔心,盡管拿在手上。”

“好臭!”那女孩大聲說。

有些學生大笑。

“沒錯。那味道像壞掉的蛋。那是沼氣②,正往外泄。”他把那東西分成好幾塊,分給其他學生。“仔細觀察發生的事情。冰裏看來臟臟的條紋,是沉積碎屑。幾分鐘以後,只會剩下那些碎屑和幾攤水。冰融化,甲烷分子就逃出籠子。也可以這樣說:剛才還是一塊穩定的海底,在最短的時間內變為烏有。這就是我要給你們看的東西。”

他停了一會兒。學生專注看著發出嗤聲、愈來愈小的塊狀物,紛紛喊臭。波爾曼等到水合物全部融化後繼續說,“剛才還發生了一件事,是你們沒法用肉眼看見的。這一點是我們贊嘆水合物的關鍵原因。我剛才說過,這個冰做的籠子可以壓縮甲烷。1 立方厘米的水合物,就是你們剛才拿在手上的,能釋放出 164 立方厘米的甲烷。水合物一融化,甲烷的體積瞬間增加 164 倍。最後只剩下你們手上那攤水。你用舌尖舔舔看,”波爾曼對那女孩子說,“告訴我們味道怎麽樣。”

那個女學生疑惑地看著他。“舔這個臭臭的東西?”

“沼氣跑掉,已經沒有臭味了。你要是不敢試,我來示範。”

一陣竊笑傳出。那女孩慢慢低下頭,舔了一口。“是淡水耶!”她大叫。

“沒錯。水結冰時,鹽分會被析出。所以南極是世界上最大的淡水儲藏區。冰山是淡水做成的。”波爾曼關好有液態氮的加壓容器,放回架子上。“你們剛才經歷的,就是為什麽取用甲烷水合物會有爭議的原因。如果因為我們的介入,造成水合物不穩定,將產生一連串的連鎖反應。把支撐大陸邊坡的水泥抽走,後果會如何?深海地區的甲烷進入大氣層,對世界氣候有什麽影響?甲烷是溫室氣體,會使大氣層的溫度上升,而海洋將因此不斷暖化。這些問題是我們沒有辦法處理的。”

“究竟為什麽要利用甲烷水合物?”另一個學生問,“為什麽不讓它留在下面?”

“因為它很有可能解決能源問題。”那個女孩叫著,往前進了一步。“那篇關於日本人的報道中提到,日本沒有自己的能源,全靠進口。甲烷也許能解決他們的問題。”

“簡直是胡說八道,”那個男孩子反駁,“如果會造成本來不存在的問題,根本不算解決之道。”

約翰遜咧嘴冷笑。

“兩位都有道理,”波爾曼舉起手,“甲烷有可能解決能源問題。這不再純粹屬於科學課題,能源業已加入研究的行列。我們猜測,海洋裏面的天然氣水合物所含的可用甲烷,是地球上一般天然氣、石油和煤礦加起來的兩倍。光是美國附近的水合物層,大概 26000 平方公裏的大小,就有 350 億噸的存量。是全美一年天然氣消耗總量的一百倍!”

“真令人震撼,”約翰遜低聲對薩林說,“我完全不知道竟然這麽多。”

“事實上更多,”生物學家回話,“我記不住那些數字,他知道得可清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