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四十二章(第2/2頁)

黃淵立刻回答道:“確實如此。但這是一個地質概念,其時間尺度極長。兩千年時間而已,就算逃逸速率再高,也無法對整體造成影響。”

雷震將軍問道:“你如何確保沙漠星在行星融合的過程之中不被甩走,也不被行星吞噬?”

黃淵說道:“這個問題更容易解決。我們只需要在其上建造大約一百座行星發動機,配合新土星的軌道調整,很容易便可以讓它掙脫新土星的引力場,從而變成一顆圍繞鳳凰星公轉的行星。等行星融合完成且趨於穩定之後,我們可以再次調整它的軌道,讓它回到圍繞信使星公轉的軌道上來。”

委員們再次面面相覷。吳威甚至忍不住嘆息了一聲:“果然,科學家才是最瘋狂的家夥。”

黃淵充耳不聞,繼續說道:“我們還可以將其余需要儲備的資源放置到沙漠星之上。它將會成為我們人類文明隨身攜帶的巨型倉庫,無論多少物資都可以放得下。如此一來,我們將可以節省至少五十萬艘資源飛船的建造任務,總體來說,這項任務的執行不僅不會提升任務難度,反而會讓我們節約許多人力與物力。”

“既然如此,那就沒有什麽好說的了。我贊同這個計劃。”

“我贊同。”

由十一名委員組成的顧問委員會全票通過了這項任務的執行請求,於是眾多能源飛船便以最快的速度沖入到了新木星與新土星的大氣層之中,展開了聚變能源的收集工作。僅僅一個月之後,沙漠星之上便出現了至少一百億噸氣體,這讓它上面甚至出現了一些微風。

對於沙漠星的改造僅僅只是整個龐大計劃的一個細節。在此之外,更多的人、更多的飛船在忙碌著。信使計劃提出一年之後,七號團隊率先完成了行星加速器構造圖紙的繪制,並成功制造出了第一台原型機。在此之後,二十余個團隊紛紛提出了自己的建造方案。

這些方案有相同的地方,也有不同的地方。各種先進的技術理念在其中碰撞,互相啟發,互相混合,並誕生出了更下一代性能更先進、效率更高的制造方案。

其余方面也在穩步推進之中,且進展順利。就像黃淵最初所說的那樣,這項工程只涉及到了新技術,但並不涉及新科學。這就意味著,工程所需要的任何一項科技都在現有理論的範疇之內,最多只需要將其做一些變形或者重新組合即可。

又是一個夜晚結束,清晨如約到來。如同以往一樣,黃淵博士在鈴聲響起的第一時間便即睜開眼睛,簡單洗漱之後便離開了臥室。

每一天都會有無窮無盡的事情在等待處理,雖然早就脫離了科研一線,日常的行政管理工作也不需要黃淵涉及,但整個信使計劃卻仍舊離不開黃淵。因為只有黃淵才精通並了解信使計劃的每一個細節,知道每一個環節所涉及到的技術。最為重要的是,只有黃淵才知道計劃該如何進行下去。

就連黃淵自己都有些感嘆,自己一生的巔峰竟然會是那靈光一閃的瞬間。時至今日,除了莫象聲與自己之外,仍舊沒有任何一名科學家敢宣稱理解了當初自己所寫下的那些數據與公式。

具體的研究項目固然重要,但如果沒有自己,他們會連該去研究什麽都不知道。只有自己才知道未來的方向,而這,便是那靈光一閃帶給自己的饋贈。

一艘飛船快速離開首都市,帶著黃淵與莫象聲,還有一些陪同人員向新土星行去。行星加速器即將進入量產階段,不去實地考察一番,黃淵實在有些不放心。

窗外那顆碩大的氣態行星已經占據了視野的絕大部分,甚至於已經可以看到遍布星球表面的颶風與閃電。但就在這個時候,一絲火苗在任何人都沒有察覺到的角落悄然出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