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四十二章

就算獲得了沈清源的同意,且要求各部門要盡全力配合科學規劃委員會,完成此項工程仍舊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甚至於,在項目剛一開始便陷入了困局。

掌握原理,與擁有實物之間還存在很大的差距。就像遠古地球時代,人類早就已經掌握了化學能源,但用於驅動汽車前進的柴油或者汽油發動機直到工業革命到來才最終制造出來。

現在,人類已經掌握了那種特殊環境下發生了一些變異的電磁相互作用力,但制造出符合要求的推進設備仍舊需要大量的資源投入。

由最頂尖材料學家、工程師、力學專家、物理學專家等組成的設計團隊已經投入到了繁忙的工作之中。在黃淵的布置之下,這樣的團隊總計成立了二十多個,且各自開始進行推進器的設計工作。在未來,經過一系列的檢測與評估,性能最為優秀的設計方案會被選中,然後開始大規模制造。

在這些設計團隊之外,對於超級行星加速器的整體架構也繼續著理論方面的探索與研究。至少有十個天體物理學家團隊開始研究最佳的行星融合方式並建造模型進行模擬,另外則有更多的團隊開始進行最為詳細的信使星的各方面物理數據的研究。

這毫無疑問是一項龐大的工程。這樣的工程,其中的每一個細節,每一個細微步驟,譬如加速器所使用的材料,其安裝運送過程,與行星之間的相互作用力,甚至於原本存在於行星之上的天氣以及大氣環流,衛星系統,磁場系統等等,每一個細節都需要考慮到,每一個細節都需要數個專門的科研團隊去進行探索與研究。甚至於,雖然科學家們已經暫時放棄了對於基礎科學的研究,足足數千萬人將全部精力都放到了目前的工程之上,信使計劃總指揮黃淵仍舊感覺人手有些不夠用。

這還僅僅是科學家團體內部的事情。擴大到整個人類文明,還有更多的事情需要進行處理。譬如先期的能源儲備——很顯然,兩顆行星聚合成褐矮星之後,聚變能源的開采將會十分不便,所以人們需要先行儲備足夠兩千余年使用的能源——便是一項極大的工程。這不僅需要發動幾乎所有能源公司的力量,還需要在運輸、儲存等方面進行更為詳細的規劃。又或者各種礦產資源的儲備,對原本建造在衛星之上的各種設備的拆遷,大型太空工廠的建造,等等一系列的任務。每一項任務都必將消耗巨量的人力與物力資源,都需要至少千萬乃至億級別的人力參與。於是政務委員會的例行會議頻率便從一周一次改成了一天一次,後來又改成了一天兩次,才勉強讓重大事項不至於積壓。

整個鳳凰星系在極短時間之內變成了繁忙的工地。無數飛船在不同的星球之間穿梭,無數行色匆匆的人們來往與不同的飛船之間,無法形容的天量數據依靠最新鋪設的超光速通訊網絡在各大機構之間來回傳遞。

在信使計劃公布之後的第四個月,能源儲備計劃的大概細節也被公布。在這個計劃之中,科學家們再一次向所有人展現了自己的瘋狂。

“依靠儲氣罐或者巨型能源飛船來儲存足夠整個文明使用兩千多年的聚變燃料是不切實際的。雖然用於推動信使星的超級加速器主要能源來自於信使星的輻射,遷徙艦隊也可以從信使星上獲取一部分能源補充,但去除這一部分之後,我們仍將需要總計五十億億噸的聚變燃料。這相當於地球大氣總質量的一百倍,其聚變之後釋放的能源約等於太陽二十五年釋放的能量總和。要儲存如此之多的聚變能源,我們需要至少十億艘最大規格的超級能源飛船。這毫無疑問是不現實的,所以我們只能從其余的方向尋找解決之道。”

政務委員會上,黃淵博士再一次向眾位委員講述著自己的瘋狂構想:“有一個計劃簡單而方便,那便是將這些聚變原料儲存在一顆既有的星球之上。我們經過挑選,已經找到了一顆合適的星球,它便是被我們通常稱呼為沙漠星的星球。它是新土星最大的一顆衛星,其質量達到了地球的百分之五十四。它原本沒有大氣層,我們可以采集那些氣體形態的聚變燃料,然後將它直接釋放到沙漠星表面,借助沙漠星的引力來固定這些氣體……沒錯,我們將為它人工制造一個幾乎全部由聚變燃料組成的大氣層,在航程開始之時,我們會帶它一起離開,以獲得足夠我們使用兩千余年的聚變燃料。”

相比起融合兩顆氣態巨行星,制造出一顆恒星,然後直接將恒星帶走的龐大工程,這一項計劃帶給委員們的震撼絲毫不遜色,這甚至讓委員們一時之間不知道該說些什麽,只能面面相覷。

良久,韓洛常才喃喃問道:“我記得,氫氣因為質量太低的緣故,會不斷逃逸出星球引力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