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二十章 打不開的死結(第2/2頁)

這和數百年之前人類文明的登月任務不同。那種登月方式可以將一個人送到月球上去,隨著科技的發展,它也就必然可以將一萬人,十萬人送到月球上去,換句話說,就是這種方式具有大規模應用的發展潛力。而現在,冬眠方式可以將衛風一個人送到另外的恒星系,但如果航行速度無法提升,就算再過一萬年,這種方式仍舊只可以將少數人送到另外的恒星系。也就是說,這種航行方式沒有發展潛力。

人類文明需要的是一種安全可靠快捷的,可以在一個生命周期時間之內,可以大規模應用的恒星際航行方式。就算這種方式在現階段還無法大規模應用,但至少它要顯示出可大規模應用的潛力才行。比如,假設此刻有一艘飛船,它的航行速度可以達到百分之五十光速,也即每秒鐘十五萬公裏,那麽它來回南門二星系就只需要八年多的時間,哪怕它只能乘坐一人,這種方式也是有潛力的,因為它預示了未來大規模恒星際航行的可行性。而無論是扔核彈航行,還是超巨型飛船,又或者此刻衛風所使用的冬眠航行,這三種方式全部都沒有大規模應用的潛力。

可是現在,那名科學家所提出的上限理論,將常規推進的速度鎖死在了四千五百公裏每秒。他宣稱,除非人們可以將這個速度提升十倍,又或者將人類的平均壽命提升十倍,否則,任何其余的嘗試都注定無法獲得大規模應用。

“無論將速度提升十倍,還是將人類平均壽命提升十倍,這對目前的我們來說都沒有實現的可能。”楚海這樣寫道,“科技的發展需要基礎理論的支撐,如果我們的基礎理論無法獲得突破,這兩個要求對於我們來說就都是奢望。”

“科學是我們認識宇宙自然的武器,它遵循這樣一個過程,也即發現,假設,論證。我們必須首先發現宇宙之中與我們理論不同的地方,然後在對此提出假設,輔以更多的觀察和思考,最終提出新的理論,然後再繼續重復這個過程,我們的科技程度才會獲得提高。可是我的朋友,你知道麽,現在已經有一些科學家提出了一個新的說法,這個說法認為我們的視野被限制在了太陽系之內,也即,如果我們無法走出太陽系,我們就不能發現更多的這宇宙的特異之處,無法更好地認識這個宇宙,我們的科技自然也無法獲得發展。”

“而如果‘上限’理論是真實的話,那麽就是說以我們現有的科技是無法大規模的走出太陽系的。但無法走出太陽系,根據上述的理論,我們的科技就無法獲得發展。”

“衛風,你明白麽,這是一個死結,一個打不開的死結。”

衛風將視線暫時離開顯示屏幕,陷入到了沉思之中。

這個死結再簡化一點的話,就是說,想要獲得更高的航行速度,前提是人們必須走出太陽系獲取更多的知識。沒有更多的知識就無法獲得更高的航速,就無法走出太陽系。而想要獲得更高的航速走出太陽系,其前提確實必須要有更多的知識,更高的科技。

“走出太陽系”和“獲取更多的知識”是一對互為前提的事件。這種情形就像是鑰匙被鎖在了鎖上面。要打開鎖必須先取下鑰匙,而想取下鑰匙則必須先打開鎖。

就是這個悖論將人類文明的腳步死死的限制在了太陽系之中。

“那麽……通過冬眠航行,超巨型飛船等非常規的方式,先讓一小部分人走出太陽系以獲取知識,再以這些知識反哺被困在太陽系之中的人們,最終將人類文明的知識水平提升到足以大規模進行恒星際航行的地步,這說不定可以算是一個打開死結的方法。”衛風這樣想著,“說不定孤島計劃就是人類文明打開死結的一種嘗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