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超頻社區

第二故事從2035年一個飄雪的冬日夜晚開始。

這一天,畢松加班到了晚上十點才離開公司,還好他一路小跑,頂著天空中飛揚的雪花趕上了最後一班地鐵。

屏蔽門在畢松雙腿跨進車廂的一瞬關閉,他氣喘籲籲地癱靠在座位上,待呼吸順暢後,方擡起疲倦的目光環顧四周,車廂中並沒有多少乘客,僅有的幾位年輕乘客全都埋頭於手中的手機或是VR(1),離他最近的位置坐著一位大學生模樣的短頭發女生,戴著虛擬現實眼鏡,嘴角掛著微笑,旁若無人地沉浸在與韓劇男主角的互動當中。她的天藍色羽絨服與發梢上沾著點點雪花,在車廂明亮的光線中如絨毛般微微發亮,又一點點地在溫暖的空氣中消融。

在偷瞄了短發女生幾眼後,他收回了目光。他想起自己背包裏還裝著一本前兩天買的科幻雜志《臨界地帶》。於是他取出雜志,漫不經心地翻閱了起來,從兒時起他就是個科幻迷,工作後盡管難得有時間閱讀科幻小說,但他還是堅持每月購買這本科幻雜志。

這期的主打文是《無盡的遠方》,作者“海塵”,他不由得眼前一亮,這是一位他近來非常喜愛的作者,說起來,這位“海塵”出道才短短兩年多,然而他的作品讀起來卻毫無新人文筆與技巧上的青澀,與之相反,他總是能將一個個充滿想象力的故事通過極為老練的文字娓娓道來,更為可貴的是,這位新人可謂相當地勤奮,兩年來一口氣奉獻了十多個中短篇,甚至推出了三部質量不俗的長篇小說。與此同時,這一位冉冉升起的科幻新星又低調得近乎神秘,他的照片從未公之於眾,他也從不接受采訪或出席筆會,網上科幻論壇甚至有讀者猜測“海塵”只是某位知名作家的馬甲。

畢松充滿期待地閱讀起來,果然這篇小說一如既往地保持了高水準,小說以第一人稱講述了一個“變形族”的成長史,所謂的“變形族”是一群尋求時髦的年輕人,他們熱衷於改造自己的身體,用DIY的精神為笨重的肉體安裝上高頻處理芯片、更為強健的心臟、看得更遠的眼珠、更為堅硬的骨骼,甚至是能夠讓身體飛翔起來的翅膀,與此同時,他們在精神上追求一種“永遠在路上”的狀態,候鳥般在世界各地遷徙、流浪,只身前往人煙罕至的地方冒險,挑戰過去人類很難踏足的極端自然環境。小說情節隨著主人公漫遊世界所經歷的一系列奇遇展開,在歲月的磨礪下,主人公從一位在北京胡同長大、性情頑劣反叛的少年成長為了一位成熟而睿智的中年人,從最初單純追求感官快感升華到了銳意探索身體與自然的邊界,當高科技浪潮引發的“奇點時代”逼近,人類社會掀起一股移民火星的風潮,主人公憑借改造後能夠適應火星上無氧的惡劣環境的身體,經過選拔,成為第一批火星的移民。

在小說的最後,已年屆不惑的主人公即將登上飛往火星的宇航飛船,在宇航站外他與女兒依依惜別,動情地回憶起了少年時代的一段往事:

有一年,還是小學生的他在學校的組織下參加了國慶大遊行,從早上四點天還沒亮就排隊集合,穿著好看的校服,系著嶄新的紅領巾,一路搖著鮮花,步行穿過天安門,遊行一直到中午才結束。一回到家,他感到困極了,竟不知不覺地睡著了,也不知道自己昏昏沉睡了多久,當他醒來推開窗,窗外已是深沉的夜,就在他睡眼恍惚間,北京的夜空忽然夢幻般綻放出一束束絢麗繽紛的煙火——國慶的煙花表演開始了。這一刻,一種強烈的奇幻感升騰在他年幼的心中,生命就如同是一盒精心包裝了很多層的禮物,當你不斷向下打開盒子,總是能遇到很多不期而遇的驚喜,從那一天起,這樣的一個奇妙感受一直支撐著他長大後在世界各處漫遊,而現在他還將前往地球之外更加廣闊的世界,繼續追求新的驚奇。

這是海塵慣用的一種結尾方式,借主人公一段感人至深的回憶升華了主題。

然而這樣一個故事結尾卻讓畢松怔住了,他目光直僵僵地停留在雜志上,腦海中浮現起一件蹊蹺的遙遠往事。那是六年前的暑假,還在讀大學的他用平時做兼職掙得的錢買了火車票前往C城,參加了一次由《臨界地帶》組織的讀者見面會。

見面會安排在距離城市四十多公裏的一個度假村中,在這裏,他得償所願地見到了眾多科幻作家的“廬山真面目”。在度過了充實而愉快的兩天時光後,第二天傍晚,畢松心滿意足地離開了度假村,踏上了歸程。

讓他感到萬分幸運的是,在開往火車站的大巴上他遇見了一位作者方若恩,於是他主動坐到了方若恩的身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