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第4/34頁)

但何世傑還是覺得可惜。他認為,不能深刻了解中國歷史的人,不可能勝任他和更高層想交付的重擔。以後他要建議為孩子們惡補這一課。

嚴小晨屬於外柔內剛的性格,她不願意挑起爭論,但既然爭論已經開始,她也不會退縮。她溫和地笑道:“我不會苛責一個歷史英雄。張巡守睢陽,保住了江南不受蹂躪,保住了唐朝中央政府的江南財賦通道,這是唐朝政府能平定叛亂最重要的原因。韓愈說他‘守一城,捍天下’‘天下之不亡,其誰之功歟?’海外華人多為江南祖籍,所以格外銘記他的恩德,一直把他當神來敬。不過無論如何,食人這樣的惡行是不能原諒的。姜元善你說呢?不妨作這樣的假設——假設你就是那個被分食的女人?”

她的笑容溫婉,語氣溫和,但反問夠犀利了。幾個孩子七嘴八舌地插話,大都贊同她的觀點。姜元善哼了一聲,沒有再爭辯。過了一會兒他忽然說:“那我幹脆再提一個名字:‘冉閔’號。小晨你怕是更要反對吧?這個人也是我非常敬仰的歷史人物,但他的汙點更大。”

孩子們有些茫然,看來他們沒聽過這個名字。嚴小晨迅速看了姜元善一眼,沒有接他的話。但老何看出來,她顯然知道冉閔這個歷史人物,也知道此人的復雜性——五胡十六國時,北方漢人被屠戮殆盡,史書說“北地滄涼,衣冠南遷,胡狄遍地,漢家子弟幾欲被屠戮殆盡。”那時候,胡人稱漢人為“一錢漢”,意思是殺一個漢人只用賠一文錢。絕境中的漢人組成“乞活軍”,在危境中艱難求活,冉閔之父是乞活軍中一員虎將,在與羯人的激戰中戰死。父親死後,小冉閔被殺父仇人、羯胡政權後趙皇帝石勒收養,長大後成為後趙的著名猛將,曾多次與父母之邦東晉作戰,戰功卓著。但誰也沒料到,他最後卻振臂而起,帶領漢人反抗群胡。他作戰勇猛,用兵如神,在與鮮卑的戰鬥中,以七千步兵和兩千騎兵對抗十余萬鮮卑騎兵,十二戰連捷,威震天下。雖然後來兵敗被殺,但他的抗爭為北方漢人保存了最後的血脈。不過,他是以屠殺來對屠殺,公然向天下發布“討胡令”,對胡人中的羯人殺戮尤重,幾乎殺得寸草不留。所以在今天的多民族社會裏,宣揚這個名字是比較犯忌的。

小趙很機靈,發現孩子們的爭論進入了敏感區域,立即岔開話頭,“你們已經給第三艘航母起了這麽多名字,這個問題可以告一段落了。下面討論一個新問題,也是最重要的問題:航母的自我防禦能力。”

這是老何為夏令營準備的重要問題之一。雖然中國已經有了兩支航母編隊,並正在組建第三支,但在一流的軍事專家中,關於“高科技時代航母是否過時”仍是爭論不休的問題。何世傑很想聽聽圈外人的意見,聽聽這群天才孩子的意見。這個問題與剛才不同,孩子們都不存在知識盲區,所以全員參與,討論得很熱烈。

戴近視鏡的小胖子朱郁非說:“我不看好航母的前途。矛與盾的矛盾中,矛的技術突破總是相對容易一些,也廉價一些。現在,彈道導彈打航母的技術,包括再入控制和末端尋的,都已經非常成熟。別說是中國的航母編隊,就是美國尼米茲級航母,雖然號稱能抵禦幾個波次的飽和攻擊,但也難以抵擋這樣高馬赫數的導彈。此外還有高速魚雷、太空動能武器、空天飛機等等撒手鐧,如果到了戰爭的生死關頭敢動用核彈,那就更難防禦了。我認為,在高科技時代,航母這樣的龐然大物天生就是一個死靶子。”

十八歲的林天羽是個帥小夥,愛和大夥兒搗蛋。他說:“我不同意這個觀點。航母的現有防禦系統已經夠厲害了,還有最新的艦載激光防禦系統呢?航母有足夠空間和能量來配備足夠數量的大激光炮,組成密集的火力網,對付高馬赫的彈道導彈也綽綽有余。美國已經開始配備了,據說咱們的第三艘航母上也要配備。”

大個子張如弓甕聲甕氣地說:“我贊成天羽的意見。”

所有人都發表了意見,兩派力量大致相當。姜元善一向口齒伶俐,這次挨到最後才發言:“我覺得嘛,航母的作用多少類似於中國的萬裏長城。”這個開頭有些突兀,有點迂曲,何世傑和小趙互相看看,認真地聽下去。“長城在漢強夷弱的情況下沒用。如有人向唐太宗建議修長城,唐太宗說:我正要率將士北逐大漠,修長城幹什麽?他的話後來確實實現了,東西突厥被消滅、被趕走,連東突厥可汗都被生擒。長城在夷強漢弱的情況下也沒用,像南北朝、五代和元清兩朝,胡人輕易就能越過長城。但在漢夷之勢相對持平時還是非常有用的,在各個強大朝代的後期,如明朝,它有助於維持一種力量均衡,把遊牧區和農業區分開。航母呢,在高科技武器的今天,如果一個強大的敵人決心要炸沉它,再好的防禦也是沒用的,激光防禦網也不行——激光能防住太空鎢棒和核彈嗎?但只要走到這一步,那就說明雙方已經徹底撕破臉了,這場戰爭絕對沒有退路了。我覺得,航母的最大作用就是提高大戰爆發的閾值。而在終極之戰爆發前,航母的實戰效能和震懾作用都是不容懷疑的。所以,中國還是得發展航母,必須大力發展,哪怕大戰一開始它就被全部炸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