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章 第一次危難來臨(第2/2頁)

煤炭就來源於這些繁茂的植物。那時候地殼具有伸縮功能,在內部液體的作用下,地表形成了很多溝壑和凹陷。那些被淹沒在水下的植物,逐漸形成了一個巨大的礦層。

後來,這個植物礦層在自然界的化學作用下,慢慢形成泥炭,然後又在氣體作用下發酵,最後完全礦化變成現在的煤炭。可是,如果那些工業發達的國家無限制開采這些煤礦,這個巨大的礦層將在未來的三個世紀內被開采一空。

我一邊沉思,一邊觀察著這個儲量豐富的煤層。我想,或許這些煤床永遠都不會有人來開采,因為開采這麽遠的礦藏需要付出太高的代價。況且,既然地表的煤炭儲量非常豐富,人為什麽要舍近求遠呢?所以,這些煤礦將永遠保持現在這種狀態,直到世界末日來臨。

我們繼續向前走著,大概只有我一個人沉浸在地質學思考中,忘記了路途的漫長。這裏與我們穿越的熔巖層和板巖層相比,溫度幾乎沒有任何變化,可是我卻敏感地嗅到一種原始碳氫化合物的氣味。我立刻意識到,這個通道裏存在著大量危險的瓦斯,它們的爆炸經常給煤礦造成可怕的災難。

幸運的是,我們的照明設備來自路姆考夫獨具創意的發明!如果我們不幸是舉著火把探測這條通道,那麽可怕的爆炸將結束這次遠行,同時也把我們這些旅行者一起消滅殆盡。

這次在煤礦中的遠行,直到傍晚才結束。道路一直在水平向前,叔叔簡直已經無法克制自己的急躁情緒。通道裏一片漆黑,我們看不到二十步之外的東西,因此無法估計通道的長度。我甚至開始猜想,這條通道可能沒有盡頭。下午六點鐘的時候,一堵巖壁突然出現在我們面前,上下左右都沒有通道。我們已經到了這條死胡同的盡頭。

“很好,非常好!”叔叔大聲說道,“無論如何,現在我們知道自己應該怎麽做了。這不是薩克努塞姆走過的路,我們不得不回去了。讓我們先休息一夜,三天內返回兩條路分岔的地方。”

“是的,”我說,“只要我們還有力氣走!”

“為什麽沒有?”

“因為明天就沒有水了。”

“勇氣也沒有了嗎?”教授嚴厲地問道。

我不敢回答。

————————————————————

(1) 德文郡,位於英格蘭西南部、英吉利海峽和布裏斯托爾海灣之間的一個地區。這裏的泥盆紀地層研究最早,因此“德文”也含有“泥盆紀”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