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部 第十一章 澳洲大陸探險(第3/3頁)

“7月22日,星期二,斯圖亞特因為前面遇到幾條溪流將去路阻攔,於是在涼水灘歇了下來。他派了3個同伴去探路,他們繞過了無法渡過的河汊,有時在泥沼中前行,好不容易來到了長滿淺草的高地,高地上還有一些橡膠樹和杉樹,一群群大雁、紅鶴和種種水鳥飛來飛去。這裏幾乎見不到土著人,遠處只有幾個營地在冒煙。

“7月24日,探險隊離開阿德萊德已9個月了,這天,早晨8點20就出發向北走,計劃當天趕到海邊。這裏到處是鐵砂和火山巖,顯然離海不遠了。斯圖亞特清楚地聽到海濤拍岸的聲音,但他沒跟旅伴們說,又走進了一片矮樹林,裏面長滿了野葡萄藤。

“一行人穿過了這片林子,踏上印度洋海岸。‘大海呀!大海!’斯林瘋了似地叫起來,其他人也趕上來,連叫3聲‘烏拉’,向印度洋致意。

“第四次縱貫這片大陸因此而完成了!

“斯圖亞特跳進海裏洗了洗手和腳,洗了把臉。然後,又回到低谷林裏,找一棵大樹,在上面刻下自己姓名的縮寫字母JMDS,正如出發時向南澳總督馬多納爾爵士保證的那樣。接著在一條活水的小溪旁邊宿營。

“次日,斯林又去勘察,看看有沒有路從西南方向通往阿德萊德河河口,但全是沼澤地,不宜於馬走,只好放棄。

“斯圖亞特在樹林的空處選了一棵大樹,砍掉下面的樹枝,在樹頂上插上澳大利亞的旗幟。樹幹上還刻著這樣一行字:‘由此向南一尺掘下去’。

“如果有旅行者照樹上所寫的向南一尺挖掘下去,他就會發現一個白鐵盒,裏面有一封信,信的內容我還記得:

偉大的探險之旅

南北橫貫澳大利亞大陸

以約翰,斯圖亞特為首的探險隊於1862年7月25日縱貫了澳大利亞到達此地,由南海直抵印度洋岸,途經大陸中心。他們在1861年10月26日離開了阿德萊德,1862年1月21日抵達最後一個殖民站,向北挺進。為紀念此次成功之旅,特在此插一面澳大利亞旗幟,並刻下了探險隊長的名字。

願上帝保佑女王!

“下面是斯圖亞特和全體旅伴們的簽名。這是轟動全世界的壯舉,經過就是如此。”

“那些勇士們都回到南方了嗎?”海倫娜夫人問。

“是的,夫人,”巴加內爾回答,“個個都回來了,但是經過了千辛萬苦。斯圖亞特在回阿德萊德的途中患了敗血症,健康急轉而下。9月初病況加重,還以為回不來了呢。他曾因無法行走而被放在一個籃子裏由兩匹馬擡著。10月底,他吐血了,幾乎丟了命。10月28日,眼看就要死了,卻又奇跡般地活過來了。12月10日探險隊到達了原來出發的那個殖民站。

“12月17日,斯圖亞特回到阿德萊德,全城居民傾巢出動夾道歡迎。不過,他的身體不好。在接受澳洲地理學會的金獎章之後,就乘印度號回到他親愛的祖國蘇格蘭去了。我們回到蘇格蘭時還可以見到他。”

“此人毅力非凡,”哥尼納凡說,“毅力比體力更重要,它是使人完成偉業的根本。蘇格蘭有這樣的好兒子,應該感到驕傲和自豪!”

“斯圖亞特以後,再沒有旅行家去冒過險嗎?”海倫娜夫人問。

“有,夫人,”巴加內爾回答,“我常談起的那位雷沙德。這個旅行家1844年在北澳作過一次重要的探險,1848年他又向東北部作了一次探險之旅,不過,那以後他再也沒有回來。17年了,杳無音信。去年,墨爾本著名的植物學家穆勒博士曾發起一次募捐,作為組織一次探險的經費。1864年6月21日,由勇敢的英泰爾領隊,離開了巴魯河區的牧場。此刻他們應該已經深入內地正尋找雷沙德呢。祝他們成功吧!也祝我們和他們一樣,能找到我們親愛的朋友!”

地理學家的故事敘述完了。時間也不早了。大家都向巴加內爾道謝,過了一會兒,大家都安靜地睡著了。在這寂靜的夜裏,只有那時鐘鳥藏在白膠樹林裏一秒一秒十分規則地報著時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