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 同謀(第2/5頁)

“暫時還不行。”裴禮斯・安索緩緩說道,“雖然我很同意孟恩先生的意見,但是在我們討論正題之前,我必須要求各位提供腦波數據。”

達瑞爾皺起眉頭。“安索,怎麽回事?你指的是什麽腦波數據?”

“你們每一個人的腦波圖樣。達瑞爾博士,你已經測過我的腦波。現在我也必須測定你們每個人的腦波,而且我一定要親自測量。”

屠博說:“達瑞爾,他沒有理由相信我們。這個年輕人有權利這麽做。”

“謝謝你。”安索說,“達瑞爾博士,那就請你帶路去你的實驗室吧,我們說做就做。今天上午,我已經冒昧地檢查過你的設備。”

腦電圖科學可以說既尖端又古老。說它古老,是由於生物的神經細胞能產生微電流這項知識,屬於來源早已不可考的人類文化遺產之一。勉強追溯的話,這項知識似乎在人類歷史最早期便已存在……

而它也是最新的科學。在銀河帝國上萬年的歷史中,神經微電流的現象一直未曾受到重視,僅僅被視為一項奇妙有趣、卻沒有什麽用處的常識。有人曾經試圖將腦波分類,例如分成清醒與睡眠、冷靜與激動、健康與生病等等——不過即使最粗略的分類法,也會有一大堆令人煩惱的例外。

有人嘗試證明腦波也像眾所周知的血型一樣,可分為幾種不同類型,而外在環境因素並沒有決定性的影響。提倡這種理論的人多少有些種族偏見,聲稱據此即可將人類區分成數個“亞種”。可是,在銀河帝國普遍性的強勢意識形態之下,這種學說當然無法獲得任何實質進展——須知當年的帝國乃是囊括二千萬個星系的大一統政體,從川陀這個中央世界(它輝煌偉大的過去,如今已埋葬在歷史灰燼中),到銀河外緣任何一顆孤獨的小行星,所有的人類都是帝國的子民。

此外,一個專注於物理科學與無機科技的社會,例如當年的第一銀河帝國,自然會產生一種無形的強大阻力,反對心靈方面的研究。由於欠缺立即的應用,精神科學普遍受到鄙視;而且因為沒有什麽效益,研究經費也一向少得可憐。

第一帝國崩潰後,科學也遭到解體的命運,一直衰退,衰退——衰退到了連核能原理都已失傳,而不得不回歸煤炭與石油的化學能。當然,第一基地是唯一的例外,它延續了科學的薪傳,保存了科技的火種,並且繼續發揚光大。只不過在第一基地上,依舊是物理科學獨領風騷。除了外科手術,腦部的研究仍是從未開發的處女地。

哈裏・謝頓是第一個指出精神科學重要性的人,他的一番話被後人奉為真理。

“神經微電流,”他說,“承載著所有的反應與沖動——意識與潛意識皆包括在內。記錄在方格紙上的腦波圖樣,看來只是巍巍顫顫、起伏不已的波峰和波谷,卻能反映出數十億細胞的思考脈動。對腦波圖樣進行分析,理論上而言,可以揭示最細微的思想和情感。除了先天或後天的肉體缺陷造成的差異,其他因素引發的腦波變化也應該能偵測出來,這包括情緒的轉變、不同的教育和經歷,甚至受測者的人生哲學這類微妙的因素。”

然而即使是謝頓,當年所能做的也僅止於臆測。

過去五十年間,第一基地的科學家終於開啟一座嶄新的知識寶庫。他們的研究能有突破,當然要歸功於科技的進步。例如最新發展的一種技術,能夠讓電極穿過顱縫,直接接觸到腦細胞,而無需剃掉一根毛發。此外,還有一項可以自動記錄腦波數據的新發明,它不但能進行綜合記錄,還能把六個獨立變量分離出來。

而最有意義的發展,或許就是腦電圖科學與腦電圖學家日漸受到尊重。曾是個中翹楚的克萊斯參加學術會議時,可以和物理學家平起平坐。達瑞爾博士雖然不再活躍於科學界,可是依然聲名大噪,除了因為他的母親乃是貝泰・達瑞爾——上一代最偉大的女英雄,也要歸功於他在腦電圖分析上的卓越貢獻。

現在,達瑞爾博士坐在自己實驗室的躺椅上,輕柔的電極似有若無地觸著他的頭顱,密閉於真空容器內的指針則開始前後擺動。他背對著記錄器——眾所周知,受測者若看到那些躍動的曲線,潛意識便會想加以控制,而導致明顯的反應——但是他知道,中央刻度盤顯示的是極為規律、僅有小幅變化的σ曲線。自己的心靈強健而訓練有素,這是可以預期的結果。輸出的訊號經過放大與過濾,便能在另一個刻度盤上顯示小腦的腦波。此外,自額葉發出的腦波,有著尖銳而跡近不連續的跳躍;而表層區域的腦波,由於頻率範圍比較狹窄,不會有太劇烈的振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