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無法回避的傑作(第2/2頁)

因此,即便縱貫無限時空,我仍能從江波的字裏行間聽見,人類先祖那最初在非洲草原上發展出來的本能,仍然在血液中永恒奔湧。在宇宙的汪洋大海上,他們像當年的希臘英雄一樣進行著遠航。這也是沙達克為什麽一定要尋找到起源星的含義吧。這一切的英雄行為後面,卻是孤獨,是一個一個孤獨的、難以被理解的卻溫暖堅韌的靈魂。故事催人淚下,把人帶入江波的信仰體系。孤獨之後,我還看到了宇宙本身的不可理解:為什麽一定要毀滅呢?隨後是悲憫,共存於一個銀河系中的人類及異族,分明是可以向對方轉化的。我們實是一體,都是宇宙的孩子。從中我看到了作者博大慈悲的胸懷。

在《銀河之心》系列中,江波試圖解答屬於未來百億年人類共同體的、卻又是當下這個小小世界面臨的重大問題——不同文明能否共存於一個銀河系?人類在未來還能不能成為一個整體?生存真的是第一法則嗎?智慧之光必然不能互相容忍嗎?超越文明沖突的第三方立場究竟是什麽?為了生存,我們可以徹底改變自身的形態嗎?傳統的人類情感,包括愛情、親情和友情,仍能在無垠時空中經受考驗並存在下來嗎?我們有不可能跨越的技術屏障嗎?是什麽驅動了求生和覓死的行為?數量是生存的最高法則嗎?數量即力量嗎?人類能與機器構建牢不可破的契約嗎?我們用技術幹預和改造了的世界,最終是友善溫暖的嗎?宇宙的未來是什麽?宇宙的目的是什麽?

《銀河之心》系列涉及的巨大銀河系中,沒有一個字提到中國——這在中國同類科幻作品中是罕見甚至唯一的,卻無時無刻不讓我想到中華民族的歸宿。這同樣反映了江波的寬廣視野和縝密思想。

《銀河之心》系列,在中國科幻史上,在人類的心靈史上,都是無法回避的傑作。它讓我在感到壯懷激烈之余,卻也陷入更大的迷思。掩卷之後,走上陽台,看看頭頂的星空,我並沒有發現銀河系被文明改變的任何跡象。它充滿冷寂,一片荒蕪,那些神奇的太空船沒有到來。或許,人類才是被封閉在一個時空瘤裏面?我們其實才是異族?達摩克利斯之劍就懸在頭頂嗎?大戰明天就要來臨嗎?這無法形容的不可理喻感,這巨大而高壓的真實感,讓我不寒而栗卻又滿懷好奇地想要前往探究。這便是科幻的致命魅力吧。

放下書,回到現實生活,一切又周而復始,我仿佛看到,在上海,江波像每一個渺小而尋常的上班族一樣,早晨起床、出門、坐地鐵、到單位,忙碌一天,然後回家,經營油鹽柴米,為養家糊口而操心欲碎……然而,就是這樣,他卻構想和描繪出了宇宙的終極圖景。這證明,人類是一種可以追求不斷超越自己、走向極限和極致的生物。這也便是《銀河之心》系列的主題吧。它呈現的是一個活生生的、迷戀和追尋著人類及宇宙命運最終走向的靈魂,書中的那些英雄,實是江波自己的投影。這令我感嘆生而為人的偉大。看完《銀河之心》系列,我從來沒有這麽強烈地感到要珍惜自己這短暫的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