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無法回避的傑作

——《銀河之心》系列序韓松

放下《銀河之心》系列的最後一部《逐影追光》,眼前久久浮動著那些巨幅的畫面:兩千公裏長的星際飛船,數以百億計的流體顆粒,進化為人形的紅虻群落,無堅不摧的幽光飛船,緩緩遊移的行星級堡壘,堅不可摧的貝殼船,星門中的跳躍,落入死星和蟲洞的恐怖及奇觀……江波為我們奉獻了一部史詩級別的作品。在我看來,它足以與《星際迷航》《星球大戰》等經典媲美,乃至在不少地方勝出。但《銀河之心》就是它自己。江波的作品更為嚴肅,更具想象力,更加野心勃勃。《銀河之心》完全就是一部巨量粉絲級別的作品。我甚至想象:它被搬上銀幕、被拍成電視連續劇、被制作為遊戲、被建成主題公園、被做成虛擬現實,那會怎樣?它本來就應該如此的。這是我迄今見過的最宏大、最廣闊、最瑰麗的有關太空星際主題的中國作品。過去我們一直在高強度關注《三體》,卻在一定程度上忽視了《銀河之心》的璀璨光芒。它少有地全景式展示了人類在宇宙中的命運歸宿,其尺度之大,格外驚人。這與劉慈欣、王晉康、何夕等作家描寫地球人應對天外災難的科幻小說相比,也有很大的不同。實際上,它代表了中國人對宇宙的一種終極想象。江波傾盡全力,描寫出了人類發展可能達到的某種極限。我認為,《銀河之心》足以讓江波躋身於當代中國乃至世界最了不起的科幻作家行列。

整個《銀河之心》系列,包括中短篇《濕婆之舞》《五行傳說》《追光逐影》和《天空之城》,以及長篇系列《天垂日暮》《暗黑深淵》和《逐影追光》,江波寫了九年,超過百萬字。十幾年前,還很難想象中國人有這麽宏大的宇宙觀。真是宏大得不能再宏大了。2012年,我擔任第三屆華語科幻星雲獎評審會主席時,向江波頒發了最佳新人獎,在當時的情形下,那其實是一個不得已的選擇,或許是陰錯陽差的決定。《銀河之心》系列顯然能夠成為近年最棒的科幻小說,江波也已經是足夠成熟。讀完此系列後,我完全覺得,如果把它放在美國的星雲獎、雨果獎的榜單上,也是當之無愧的。

江波描繪了一個空前豐沛、壯觀、復雜而陌生的宇宙,但它是屬於我們的。人類在這裏改造自然,創造出“埃博之子”和“銀河之心”這兩大奇觀,幾乎代表了永恒的智慧。人類可以通過奇異的亞空間結構完成穿越式的旅行並保存自身。通過人工技術,恒星被大量改造,甚至被拉到了一起。人造引力發生器可以改變時空,令其蜷曲,形成時空瘤。以人類的力量,能夠使銀河發生六百萬分之一的偏移。這裏有讓人驚嘆的零點能推動航行,與之相匹配的是奇點武器這種終極殺器。這個世界沒有上帝,卻充滿超級智能,以及衍生的機器生命,他們之間是極其錯綜復雜的關系,看得人眼花繚亂,不由掩卷長嘆。

在整個系列中,半神一樣的人類擴散至整個銀河系,他們長壽,從事星際旅行,並且成為銀河的主宰者、保護者和巡邏者。他們忘記了自己的起源星球地球,要找到它已很不容易,或根本不可能。人類已經分化成不同的形態,甚至各自的文明階段都有著很大的不同。他們擴散到各個星域,並同化其他文明。他們還與自己造出來的人工智能共處,一起管理這個繁星密布的世界。

但這樣的一個世界,並非天堂。宇宙中有著橫亙億萬年的荒蕪和寂寞。每一個獨立事件的發生,距離動不動就是幾千上萬光年,時間動不動就是數百上千年。人類與人類常常不能溝通,尋找起源星球歷盡失敗,更可怕的是,貫穿整部書的主題是,人類遭遇了來自“暗黑深淵”異質文明的攻擊,遭受毀滅性的重創。人類不得不發動反擊,為保衛自己,展開了跨越時空的大尺度戰鬥,從而湧現出一批超級英雄。在銀河系中,愛恨情仇、生離死別,人類的這些古老主題,仍無法避免。巨大的死亡時刻發生,數千顆星球、幾十億人,會瞬時灰飛煙滅。命運於此中詭譎多變。一些人類成員也會投降和叛變,甚至成為異質蜘蛛形智能生物的傀儡。在面臨異族攻擊的毀滅性災難前,人和人依然會相互殺伐,毫不留情。連機器也會殺人滅口。作為智慧的偉大結晶,銀河之心最終崩潰於一旦。這後面是一種冷到骨髓的絕望感,讓人驚嘆宇宙怎麽會是這樣……

但支配人類最終生存下去的,是什麽呢?在江波的描述中,是英雄主義,是人類的犧牲精神和奉獻精神,是對人的共性的認同,是人性的偉大。縱然有隔閡、算計,甚至陰謀、屠殺,但在面對共同威脅時,人類最終團結起來,保存自己的種族,個人的努力與集體的奮鬥匯聚。為了人類的至高榮譽,不惜讓血肉之軀消失,可以付出自己的生命來換取同伴的生命。江波塑造了一個又一個生動逼真的人物,看得人心潮澎湃:李約素、蘇北旦、旦素一、古力特、皮克斯、鄧迪斯、佳上……還有很多獨特而空前的形象:鐵星人、銀河人、暗影人、星域人……以及性格殊異的人工智能們,如遍布宇宙的沙達克,還有布丁,皆栩栩如生。他們本身都有脆弱性,卻又頑強地戰勝自己和命運。他們以大無畏的姿態,形單影孑而熱血沸騰地面對荒誕至極的宇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