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六章 這個只管殺不管埋的世界(二)

作為一場全球性的異常氣候大災難,當歐洲和北美在饑寒交迫的“無夏之年”中呻吟之際,那些生活在地球上其它角落的人們,自然也沒有幸免於難、隔岸觀火的好運氣,而是“有福不共享,有難卻同當”……

作為跟歐洲隔海相望的近鄰,北非也在“無夏之年”的異常氣候之中損失慘重,主要農作物減產四分之一,好在這地方本來就人口不多——二十世紀前半葉,北非人口還沒有像半個世紀之後那樣發生大爆炸,又被幾場核爆給搞死了不少城市人口,如此一加一減之後,北非的糧食供應居然沒有出現太大的缺口。在埃及,由於城市人口被核爆和戰亂消滅了很多,鄉村地區卻沒有受到多少騷擾,結果糧食出口量反而大大增加了。

當然,極度混亂的惡劣治安和血腥殘忍的部族沖突,還是讓北非在這一年人口數量暴跌,如果再算上之前的原子彈爆炸和美蘇兩軍之間的廝殺征戰,整個北非在這一年前後大約損失了兩百萬左右的人口。

在撒哈拉大沙漠的另一邊,西非的情況比北非更糟糕,因為在美蘇兩軍隔著沙漠對峙的那段時間裏,趁著美軍核武庫暫時告罄,只能一邊倒挨打的機會,蘇聯戰略空軍前前後後往這一地區丟了兩百多枚原子彈,把殖民地時代在這邊遺留下來的一些港口城市,都摧毀得七七八八。白人僑民凡是能逃的都拋棄家當流亡去了南非,黑人則脫了褲子扛起長矛重返熱帶雨林,讓這片文明之光熄滅的土地,重新回歸到了大航海時代之前的酋長部落統治模式。至於在此期間的死亡人數,已經基本無法統計,有說兩百萬的,也有說兩千萬的……

再往南過去,位於非洲最南端的南非,卻在本次核戰浩劫之中成了超級大贏家。不僅順利擺脫了大英帝國的殖民統治,從此自己當家作主,還利用英國的毀滅,蘇聯的默許和美國的無可奈何,強行奪取了大英帝國在非洲的遺產,打著“南部非洲共同體”的旗號,把安哥拉以南的小半個非洲收入囊中,成為自家獨享的勢力範圍,此外甚至還直接挖走了盟軍在非洲的相當一部分軍隊,當真是賺得盆滿缽翻。

更幸運的是,在獨立建國的同時,南非還成功地退出了戰爭,跟美國和蘇聯兩邊都建立了外交關系,成為了眼下打得如火如荼的第三次世界大戰之中,唯一真正意義上的中立國——在可以預見的未來之內,南非不僅可以利用中立國地位,兩頭倒賣緊俏物資牟取暴利,還能在和談斡旋之中牽線搭橋,分享各種好處。

另外,隨著歐洲、北非和西非的毀滅,數以百萬的白人移民倉皇南下,給一直苦於人口不足(這裏專指白人,在當時的南非,黑人不算人)的南非政權,一下子送來了大批的高素質人力資源,同時還帶來了大量的資金和技術,讓剛剛獨立建國的南非聯邦上下樂不可支,以為自己肯定是得到了上帝和命運的庇佑。一些最為激進,最有自信,或者說最為狂妄的南非政治家,甚至已經開始喊出“非洲是非洲人的非洲”的口號。

美中不足的是,南非大部分地區位於高原,屬於熱帶草原氣候,降水不足,大部分土地不適合農耕,可供開墾的土地僅占全國總面積的八分之一左右,即使當年的布爾人也是以畜牧業為主,搞農業從來都不是強項。在過去人口稀少的時候,南非的農產品還能自給自足,甚至可以出口少量富余的糧食。

然而,如今一方面是大量白人難民從北方湧來,一方面是農作物因為氣候變異而減產,結果南非的糧食供應情況也吃緊起來。雖然南非以盛產黃金和鉆石而著稱於世,手裏從來不缺硬通貨,但如今全球都在氣候異變和饑荒之中掙紮,即使願意拿出黃金,南非想要從國外進口糧食也依然非常困難。

為此,南非盡管沒有參加世界大戰,也依然在立國之初就推行了食品配給制度,以減少糧食消耗和浪費。同時又不顧熱帶非洲也在遭遇饑荒的窘境,反而加大了對這些地區的搜刮力度,硬是從東非和西非的黑人們的嘴邊掠奪了大量的高粱和粟米,還有木薯粉和香蕉幹,從而保證了南非白人公民每人每天兩千五百卡路裏的食物配給。至於剛果、莫桑比克、羅德西亞和尼日利亞等地的黑叔叔會因此而餓死多少,就沒人關心了。

與此同時,中東地區成了這一年蘇聯紅軍逞威的主要作戰方向。自從克裏姆林宮決策放棄西歐之後,超過兩百萬紅軍被投入了小亞細亞和伊朗戰場,在這片幹燥崎嶇的土地上掀起了無窮無盡的腥風血雨——跟後世那些被“民主、自由、人權、法制”等名目束縛了手腳的美國大兵不同,在毫無半分憐憫的鋼鐵暴君斯大林同志和專治各種不服的“契卡”戰士面前,就算是換成基地組織來搞抵抗運動,也同樣是螳臂當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