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七章 帝國崩潰的大亂之世(下)

作為前任聯合艦隊司令長官山本五十六的同學,同期海軍大學畢業生中的首席,入伍當年就站在聯合艦隊總旗艦三笠號上參加過對馬海戰的堀悌吉大將,其一生堪稱是頗多磨難。既有過參加對馬大海戰,親眼目睹俄國第二太平洋艦隊灰飛煙滅的豪情勃發,還有過擔任一戰西線法國戰場觀察員,以及出任國際聯盟海軍代表的仕途得意,但同樣也有過在年富力強之時卷入政治鬥爭,因為思想新潮的堀悌吉主張航空制勝論,要求多造航母,反對造戰列艦,而被觀念古舊的海軍大臣給一腳踢開,強制退役回家去當董事長的憋屈。

(二十世紀三十年代初期,鑒於世界性的動蕩局勢,日本海軍內部對海軍軍備條約存在兩種截然不同的看法,一部分人認為不應該廢除條約而被稱為“條約派”,主要成員有堀悌吉、左近司政三和寺島健等海軍省要員,與之相對的則是艦隊派,主張廢除條約大造戰列艦。經過一番權利鬥爭,到1934年以海軍大臣大角岑生為首的艦隊派對條約派高級軍官進行了大規模的清洗,大部分被解除軍職並編入預備役,身為條約派邊緣人物的山本五十六在大佬們掩護下躲過一劫,同年12月29日,日本退出《華盛頓海軍條約》和《倫敦海軍條約》。沒想到風水輪流轉,等到日美真正開戰的時候,卻居然是條約派的山本五十六大出風頭。)

直到太平洋戰爭爆發之後,依靠老同學和老朋友山本五十六元帥的提攜,堀悌吉才得以復出。但問題是,他的資歷太高,在聯合艦隊裏找不到合適的位置可以擺(如果不是被人整得退役了,本來日美開戰之時的聯合艦隊司令長官應該是堀悌吉才對)。於是,最後只能讓堀悌吉到利用占領區資源新成立的“南洋重工”繼續當董事長,在日本的說法是“取締役社長”,負責太平洋前線戰場各種軍用物資的生產。

——所謂的“南洋重工”,其實是艦娘蘇菲利用信仰之力和南洋資源,在新幾內亞、澳洲和西太平洋諸島建立起的一系列自動化工廠。由於從廠房到機械都是無中生有,勞動力可以從占領區強征或者使用戰俘,技術工人直接從軍隊裏抽調,礦山同樣也是戰利品,不需要什麽成本,又有軍隊為之保駕護航,所以發展極為迅速。短短幾年之間,就形成了一個嶄新的巨型財閥,以及南太平洋前線海陸軍密切聯系的紐帶。

雖然日本帝國的海軍和陸軍一直尿不到一個壺裏去,但說穿了主要還是因為爭軍費才鬧成了這樣,其實大家都一樣喜歡錢。因此當聯合艦隊拋出“一起發財”的建議之後,太平洋前線的相當一部分陸軍也被籠絡進來。然後,東京大本營的將領在得了一定好處之後,也不得不對此表示默許。

也就是說,在戰時大本營的海陸軍將領看來,這個“南洋重工”其實就是軍隊自己的小金庫,打完了仗之後,大家按資歷和戰功一起當股東。由於絕大多數機器設備都是海軍的艦娘小姐秘密提供,島嶼之間的物資運輸也需要海軍保駕護航,所以這個南洋重工只能由海軍來主導,同時讓陸軍安插一部分人手並分紅。

至於這個經濟集團的首領麽,在海軍裏資歷深厚、人脈廣博,並且“好歹做過幾年生意”的堀悌吉大將,自然是當之無愧的第一人選了。而聯合艦隊的諸位將領們,也很高興能少一尊大神來跟他們搶位子。

很顯然,對於早就把戰後紅利看作是囊中之物的住友、三井、三菱等舊財閥來說,軍隊這種在前方圈地經營的做法,等於是在挖他們的墻角。可是此時的日本已經進入戰時體制,即使是這些財閥的工廠、礦山和船隊,也必須接受戰時大本營的管制,否則就是不受法律保護的“非國民”。就連國會的政黨活動也被廢止,所有合法的反對途徑都被關閉,在軍隊的庇護之下,只要戰爭不結束,他們就根本拿南洋重工沒辦法。甚至就連本土工廠的很多技術工人和工程師,也被軍部征發到南洋,然後就地轉為工程兵加入南洋重工。

於是,依靠日本海陸軍的瘋狂掠奪和征發勞力,南太平洋地區豐富的自然資源,更重要的是艦娘蘇菲小姐憑空變出工廠和輪船的超能力,南洋重工的規模猶如滾雪球一般急速擴大,很快就不再局限於重工業,而是膨脹成了一個橫跨工農牧漁多種行業的超巨型綜合性財團。不過,這個財團並不是像西方那樣以金融為中心,而是實行蘇聯式的計劃經濟體制,工人像士兵一樣穿制服,住宿舍,吃配給,產品由軍隊後勤部門統一調配,只求產量不管利潤……但這反而更符合軍隊的喜好:戰時的社會就應該是這個樣子才對嘛!

結果,到了一九四五年十月,東京核爆的時候,南洋重工已經在赤道以南的絕大多數日本占領區和赤道以北的相當一部分占領區,實際代行了政府職能,而堀悌吉董事長也被民間稱作是“南洋總理”……如果不是因為他整整十多年沒打仗,眾人對他的指揮能力有點擔憂,否則新任的聯合艦隊司令長官非他莫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