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七十章 在上海有皇帝出沒!(中)

聽到老師徐光啟詢問自己的練兵近況,前登萊巡撫,如今的上海團練總辦孫元化忍不住暗自苦笑。

雖然他曾經在兵部任職,以“知兵事”而著稱,但真正擅長的乃是修碉堡和鑄炮,並沒有多少實際領兵征戰的經驗。生平唯一指揮過的戰事,還是誘捕陳新失敗,反而被登州叛軍端掉老窩的那一場撲街仗。

總之,按照現代人的觀點,這位孫元化同志大概就是一個崇尚“唯武器論”的基督徒,一名比較出色的兵工廠管理者和國防工事設計師,卻不是一個合格的軍事指揮官,更不是什麽練兵大師。

如今硬是把孫元化趕鴨子上架,負責訓練和指揮上海的地主鄉勇團練,那基本就跟在抗戰年間,讓黃崖洞兵工廠的廠長去指揮八路軍打百團大戰一樣,完全的專業不對口。

然而,這也是沒辦法的事,不管怎麽樣,跟復社那些只知道吟詩作賦的書生紈絝相比,孫元化這個沒吃過豬肉至少見過豬走路的兵部官員,已經算是本地難得的專業軍事人才了,最起碼應該不太會像陳子龍的那支“振武軍”一樣,鬧出一千多義軍在蘇州郊外被十多名清兵打得全軍崩潰、死傷數百的笑話來。

在這種狀況下,孫元化只得接過了陳子龍的“振武軍”旗號,一邊翻著杭州完璧書坊出版的《紀效新書》(戚繼光寫的兵書),一邊硬著頭皮募集健壯佃戶,教之以戰陣之術。然而,前後不過短短一個月時間,負責的又盡是外行人,各種兵甲軍械一概俱無,這“振武軍”義兵能練成什麽模樣,自然可想而知。

於是,徐光啟等人便失望地得知,目前上海縣的兩千“振武軍”,依然軍械不全、行伍不整,且多半體質羸弱,剛剛才分清了左右,暫時還遠遠沒有練出跟韃虜列陣野戰的本事,充其量只能守在城墻上射箭和丟石頭而已。唯一的好消息是,上海縣城的城墻,已經被孫元化組織人手,完成了緊急的修葺和加固。

——在中國的封建王朝時代,長期都陷入“防民甚於防備寇”的怪圈。朝廷宣稱“俠以武犯禁”,收繳民間兵器。雖然帝王的統治因此得到了暫時的穩固,卻使得百姓羸弱,疏於訓練,一旦遇到異族入寇,便如狼逐羊,再也沒有了先秦時代那種全民皆兵,放下犁和鋤頭,扛起戈矛就能成軍的彪悍尚武之風。

而太平富庶的江南之地,在全中國範圍內也是以文弱著稱的,本地民兵的戰鬥力自然更加可悲。

事實上,跟遠在上百裏之外的清軍相比,成千上萬湧入松江府的難民,還有夾雜其中的各路盜匪賊人,才是上海“義兵”眼下所面臨的真正威脅。光是為了彈壓這些不法分子,就已經讓徐光啟焦頭爛額。

只要有幾千清軍在這個時候攻入上海,徐光啟張羅起來的這個維持會就會瞬間垮台。

幸好,目前失去了領頭人的清軍,正處於癱瘓狀態,至少在短時間內,是不會進犯松江的。

——由於皇太極猝死軍中之際,大清八旗的各位實權派貝勒、親王,都各掌兵馬,分散於江南江北各地,而非聚集一處,於是就導致這場皇位之爭的節奏被大大拖延。雖然皇長子豪格在第一時間就跳了出來,宣稱自己是合理合法的下一任大清皇帝,但問題是,皇太極在生前從來沒有留下過“由豪格接任”的遺言。所以除了豪格自己掌握的正藍旗之外,連兩黃旗的態度都是模棱兩可,既不說支持豪格也不說反對豪格。

眼看著一通嗓子高吼下來,不見有人響應,豪格自己也是十分心虛,所以迄今尚未自行登基稱帝。

除此之外,南京皇宮裏的哲哲皇後,或者說哲哲太後,還有皇太極的一幹嬪妃們,都普遍反對豪格繼位。因為哲哲太後、海蘭珠和大玉兒等最受寵的妃子都出身於蒙古,偏偏全都膝下無子。而生母早喪的豪格,從很早就與她們關系不佳,如果豪格繼位的話,不但她們這些蒙古女人的政治影響力會迅速降低,甚至還有可能被逼著殉葬!所以,這些後妃們都希望選擇一個更加年幼的皇位繼承人,以便於她們拿捏。

——要知道,皇太極的這些女人,可不是整天關在深宅大院裏的漢家閨秀,她們的背後同樣有著蒙軍旗和各自族人的支持,並且實際掌握著皇太極的私房小金庫和嫡系侍衛等一系列“中央勢力”。

除了豪格之外,皇太極還有兩個幼子葉克舒和碩塞,但母族都過於卑賤,原本按道理是沒有繼承權的。好在眼下大清帝國都被人給趕到江南了,昔日在遼東的家族勢力也就失去了意義。可問題是,在究竟是選擇葉克舒還是選擇碩塞來跟豪格唱對台戲的問題上,皇太極的老婆們自己就發生了分裂,鬧得一地雞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