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三章 兩個皇帝共用一個朝廷

無論過程如何跌宕起伏、峰回路轉,當日歷翻到十二月時,燃燒在南京的戰火終於漸漸熄滅了。

於是,險死還生的首輔周延儒,便擦了擦額頭的冷汗,準備在“大清友軍”的幫助下收拾殘局,重建南京朝廷。但這項工作首先就遇到了一個大難題,東林黨擁立的那位永和帝朱以海,在南京大戰爆發之前,就已經剃了頭發換上僧袍,不知跑到哪裏去了。之後一直兵荒馬亂,周延儒也沒顧得上去查找。現在要重建朝廷了,才注意到這個麻煩,頓時就坐了蠟——連皇帝都沒了,他周延儒當的是誰家的首輔啊?

總不能學習波蘭人玩貴族共和,還有一票否決權吧?!這年頭的明朝士大夫似乎還沒這個概念呐!

然而,還沒等周延儒考慮好該再擁立哪位朱明宗室稱帝,“大清友邦”就已經幫他解決了這個問題。

——望著畏畏縮縮站著皇太極身旁的這個中年胖墩,大明首輔周延儒忍不住艱難地咽了一口唾沫。

“……這位就是……福王世子……呃,不對,應該說是少福王?”

“……正是,這位就是大明的少福王朱由崧,乃是上了宗譜玉碟的,朕保證他是貨真價實,如假包換!”

皇太極笑呵呵地拍了拍這個中年胖墩的肩膀,如是宣布說,“……周先生,你們東林君子在江南革故立新,如今已是跟那崇禎小兒勢不兩立。而福王全家也是死於那崇禎廢帝之手,跟你們可謂是同仇敵愾,日後不妨多親近親近……還有,聽說你們原來的那個皇帝不知去向了,南京的皇位空了下來,需要找個人來坐?朕看這位少福王就很合適,讓他登基稱帝應該沒問題!嗯,為了防止夜長夢多,就這麽決定了吧!”

——說起來,這位少福王朱由崧在本時空的命運,也稱得上是極度坎坷了:父王(老福王)一家因為涉嫌謀反,被崇禎皇帝發兵討伐,滿門盡滅。唯有這位少福王朱由崧趁亂從地道逃出,在心腹宦官和家仆的掩護下,輾轉流亡於兩淮一帶,原本是想要逃亡江南的,但卻在半路上被聞香教起義軍給逮住了。

得知捉住了這麽一個明帝國的高級俘虜,聞香教主王可也是很感興趣,覺得這家夥奇貨可居。但由於當時天下的局勢太混亂,王可一時間也沒想好該如何利用這個家夥,便下令把朱由崧押到徐州行宮關押起來。再接下來,清軍突襲徐州得手,牢房裏的少福王朱由崧頓時又被倒了一遍手,成了皇太極的俘虜。

到了此時此刻,這位福王殿下就被皇太極拋了出來,作為大清入主江南的“過渡時期象征物”。

很顯然,大清皇帝陛下這一腦洞大開的做法,很是打了江南士人們一個措手不及。

看著眼前這位大腹便便、神情萎靡,望之不似人君的福王殿下,周延儒一時間冷汗、大汗、瀑布汗!

讓這個少福王朱由崧當皇帝會沒有問題?

這分明是問題老大了好不好?!!

確實,按照封建禮法的規矩,如果不考慮崇禎皇帝這一系皇家嫡脈的話,那麽跟天子血脈關系最近的大明宗室,就是洛陽的福王這一家子——福王是萬歷皇帝的兒子,崇禎皇帝和天啟皇帝的皇叔,當初萬歷皇帝曾經有意要罷黜皇太子(泰昌帝),讓這個小兒子繼承皇位……而且,崇禎皇帝為了募兵備戰、籌集討伐江南東林黨的軍餉,確實是不顧親情,誅殺了福王滿門。貌似這位少福王跟東林黨應該很能說得來。

但問題是,福王跟崇禎皇帝確實是新仇沒錯,但跟江南的東林黨人也一樣是舊恨啊!

記得在萬歷末年的那一場立儲之爭當中,當時的東林黨可是旗幟鮮明地站在了福王的對立面。為了挫敗萬歷皇帝讓幼子福王繼承皇位的企圖,早期的那批東林君子們用盡了各種打滾撒潑、顛倒黑白的伎倆,費盡了九牛二虎之力,才終於把那位老福王給趕到洛陽去了。東林黨上下對此洋洋得意,還將此事標榜為萬古流芳的一大功績……如果現在把當年那位福王的兒子朱由崧捧上皇位的話,豈不是等於自己打臉嗎?

但問題是,面對大清皇帝血淋淋的刀子,手無寸兵的周延儒有能力說“不”嗎?

所以,即使打臉打得再疼,以周延儒為首的南京東林黨小集團,也只能含淚叩謝滿洲主子賜巴掌。

當然,他也可以像史書上那些有節操的士大夫那樣,自己找根繩子上吊尋死,以全名節。

可問題在於,都到如今這地步了,他周延儒還有什麽名節可言嗎?

正如之前說過的那樣,天底下絕大多數尋死的人,如果一次自殺失敗,通常沒有勇氣立即就開始第二次的自殺。如今的周延儒,為了在亂世之中爭權奪利,已經是連擁立偽帝、借虜助剿這種事情都做出來了,這節操自然也已經沒剩多少了。不就是擁立福王嘛,有什麽了不起的?犯得著為此而去死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