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章 南京!南京!(二)

鋪天蓋地的熊熊戰火,正在金陵這座天下第一大都市裏燃燒!

昔日裏紙醉金迷、鶯歌燕舞的秦淮河上,漂滿了殘缺不全的屍體;原本應當書聲瑯瑯的國子監,被沖天的烈火燒成了一片白地,隆隆震動的火炮轟鳴,取代了大報恩寺的悠揚鐘聲。

面對著鮮血淋漓的刀槍和席卷而來的烈火,上百萬後知後覺的南京市民,駭然發現自己竟然一下子身處於戰場,不由得紛紛鬼哭狼嚎,抱頭鼠竄,但依舊成千上萬地死於兵戈和烈火之下。

而越來越多的軍隊,還在不斷開入這座目前全中國最大的城市,將一切的繁華盡數化為劫灰。

這場戰役的初期,明軍和清軍雙方都各自控制了半個南京城,在城內城外同時大打出手。

從兵力對比上看,崇禎皇帝從大勝關帶過來了五萬兵馬,加上南京城中明朝勛貴發動起來的親信家丁和武裝佃戶,合計有六萬余人。而皇太極身邊的清軍只有區區五千人,再加上他的同盟軍,也就是東林君子們還能控制的少數殘余死黨,總共最多不過六千人,在戰場上相當於是以一對十。

但是,崇禎皇帝的明軍雖有六萬之眾,其中卻包含了不少水分。因為這裏面不僅有魏國公等南京勛貴臨時發動起來的許多烏合之眾——比較能打的精銳家丁家將,畢竟只是少數,還有在蕪湖之戰收容的原南京朝廷兩萬降兵,其戰鬥力和忠誠心都十分堪憂。也就是說,六萬明軍裏面有將近一半都是湊數的。

即使是剩下的三萬多明軍裏面,也並非全都是能上陣的戰兵,而是把苦力雜役什麽的都算了進去。

另一邊,皇太極雖然最初只有六千人,但裏面卻有五千人是打慣了苦戰硬仗的八旗精銳。而且,他的後續部隊還在不斷從東邊的鎮江渡口趕過來增援。除此之外,皇太極還搶在崇禎皇帝派兵進城之前,就提前一步控制了南京皇城,這座矗立在南京市區內的城中之城,從而在一定程度上搶到了戰場的地利。

但盡管如此,明軍的兵力優勢依然很明顯。而且,無論是江南水鄉的水稻田,還是金陵都會的狹窄街巷,都是極度不適合北方騎兵馳騁的地方,甚至連復雜一點的步兵方陣都排不出來,只能像市井流氓一樣亂糟糟地鬥毆。習慣於野戰破敵、鐵騎馳騁的清軍,顯然不怎麽適應這樣低技術含量的戰鬥。

為了激勵士氣,崇禎皇帝在正陽門上豎起黃羅傘蓋,親自持錘擂鼓,激勵將士奮勇殺敵。主帥盧象升則在南京地區歷史悠久的軍事要塞石頭城遺址上,架起了手頭僅有的幾門重型火炮,猛烈轟擊清軍聚集的街區。而南京城內的市民,雖然對招致這場飛來橫禍的明清兩軍都深感憤懣,但是相對於熟悉的大明官軍而言,還是留著難看發辮的女真韃子更加討厭一些,因此一旦尋找到機會,便對這些韃子群起而攻之。

而在極端混亂的巷戰之中,即使是手拿磚塊棍棒的婦女兒童,也有了用武之地。甭管你的功夫再高,丟過來一塊磚頭也能撂倒,看似不起眼的磚塊和棍棒,在小巷裏抽冷子偷襲起來還是蠻有力道的。

於是,隨著大批明軍的陸續入城,還有南京市民的群起圍攻,皇太極麾下的四千清軍盡管竭力廝殺,但還是被一點點地擠到了南京城外。原本被清軍控制的各處南京城門,也是一座接一座地相繼易主。

盡管皇太極不顧自己身為皇帝之尊,舍生忘死地在南京街巷間帶隊搏殺,就連胯下的戰馬都被打翻了兩匹,腦袋和背後更是先後挨了兩個花盆、一塊磚頭和一記悶棍,外加小半鍋煮沸的開水,最終被打得頭破血流、昏迷過去,但這種身先士卒的英勇表現,依然無法挽回清軍及其東林黨同盟者的頹勢。在一天一夜的混戰之後,明軍先是用火炮轟開了洪武門,攻入皇城,奪回了皇宮這個關鍵據點。然後又繼續壓縮殘余清軍的活動空間,一度將皇太極圍困在神策門附近。當清軍形勢最危急的時候,皇太極本人昏迷不醒,身邊只有不到一百個衛士,左右侍從都已經給他剃了光頭,換上僧衣,準備設法護送他化妝成和尚潛逃了。

然而,由於崇禎皇帝的水師力量相對單薄,無法切斷長江航路,導致之前已經集結在江北揚州的清軍,始終在源源不斷地渡江來援。而皇太極為了奪取江南也是發了狠,一口氣押上了大清帝國的幾乎全部賭本。除了留下多爾袞三兄弟的正白、鑲白兩旗兵馬,負責留守徐州和魯南的後方大本營之外,其余六個旗的滿洲大兵,還有剩余的漢軍旗、蒙軍旗等等,以及還肯聽話的各路漢地降兵,統統都被他拉到了江南這邊來!

就這樣,由於明軍沒能在短時間內殲滅皇太極的清軍先頭部隊,隨著一支又一支清軍從鎮江相繼趕到,南京的戰場形勢又漸漸地再一次開始了逆轉。一度形成的神策門包圍圈,又被後援清軍沖開,而皇太極也轉危為安。再接下來,從玄武湖、幕府山、到鐘山的明孝陵,都成了兩軍激烈拉鋸的戰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