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崇禎四年的二十七個瞬間(十二)

第十二個瞬間:台灣島上的啟明星旗

崇禎四年秋,台灣南部,高雄

崇禎四年的秋分剛過,在高雄港清晨時分的空氣之中,就已經隱約帶上了幾絲寒意。

——盡管高雄港地處於熱帶和亞熱帶的分界線上,但依然受到了明末小冰河期太陽異常活動的巨大影響。若是在二十一世紀,即使是冬天的高雄,平均溫度也在15攝氏度以上,而去年冬日的台灣島上,有許多海拔較高的地方,居然飄起了皚皚白雪!明末小冰河期遍及整個中華疆域的氣候紊亂,由此可見一斑。

時值清晨時分,在熹微晨光的照射之下,籠罩著高雄港的晨霧很快就將要消散完畢,整個港口被柔和的晨曦給鍍上了一層迷離的色彩。港口停靠的漁船紛紛揚帆起航,鳴叫的海鷗在海港上空穿梭飛行,裊裊的炊煙不斷升起,兵營和要塞中也響起了悠揚的軍號……所有的一切都表明,這座新興的城市正在蘇醒。

在高雄港的炮台上,一面藍底十字星的啟明星旗正在高高飄揚——臨高穿越眾直接“借用”了後世北約的旗幟……突然,炮台冒出一股白煙,轟鳴聲震蕩著海面。這是在為歡迎一艘戰艦抵達而鳴放的禮炮。

“……前面就是高雄嗎?又一個從來沒聽說過的地方……這世界可真大啊!”

臉上刺著花紋的陣煥少尉,站在“高雄號”巡洋艦的船頭,眺望著眼前這片廣袤的島嶼,以及這座充滿活力的新城,海邊醒目的紅磚海關大樓,尚未完工的高聳鐘樓,還有四周仿佛無限廣闊的浩瀚大海……

回想起就在短短的兩年之前,自己還只待在那個小小的黎寨裏面,成天糾結於幾百號人之中那點兒無聊的權力糾紛,曾經的海南島黎寨少主,如今的“澳宋伏波軍少尉”陣煥,不由得一時間在心中感慨萬千。

臨高穿越者元老院下轄的正規陸軍,主要分為常駐福建披著大明官皮的福寧軍,以及駐守海南島的伏波軍兩大體系,此外還有拔刀隊、民兵隊、國民警察等諸多零星的獨立部隊作為補充。在去年的時候,台灣還是福寧軍的地盤,但到了今年,隨著駐台的福寧軍主力陸續被征調去出征琉球和日本,之後又在台灣北部與西班牙人開戰,使得高雄港的常備兵力變得相當空虛,防務壓力一下子增大了許多。

因此,鑒於高雄市長魏八尺的一再求援和伏波軍的多次請戰,元老院就從伏波軍山地步兵營裏抽調了兩個黎族步兵連,由剛下水不久的“高雄號”蒸汽-風帆混合動力巡洋艦運往高雄進行增援。

——由於風俗文化上的巨大隔閡,海南島的黎苗人口,對於立足此地的穿越者來說,長期以來始終是無法使用的人力,也是一個潛在的不穩定因素,讓苦於勞動力資源緊缺的執行委員會一直耿耿於懷。

幸好,雖然這些少數民族同胞並非合格的工人和農民,卻是絕佳的森林獵手和戰士——所以,為了加深雙方之間的聯系和羈絆,伏波軍開始大規模招募海南島的黎苗人口從軍,編為專職的山地步兵來使用:海南島本地的黎人和苗人,自幼就習慣於在山嶺間穿行,追蹤獵物,整日風餐露宿不以為苦。等到參軍之後,因為飲食營養充足,又在醫生們努力下根治了瘧疾,還配發了步槍、手雷、弩箭以及名聲赫赫的廓爾喀狗腿彎刀之後,這些戰士的素質又進一步得到了大幅度提高,戰鬥能力也變得更加強悍了。

這些黎苗山地步兵自從在海南島上成軍以來,就一直在轉戰島內各縣,執行繁瑣而嚴酷的剿匪任務——在國民軍和山地步兵的配合下,幾乎沒有土匪能擋住付波軍的進攻,茂密的山林也成為不了黎苗戰士的障礙,反倒是這些腳力驚人的山地步兵,還能經常利用山林進行埋伏,偷襲那些漢人土匪。

等到土匪崩潰逃亡的時候,等待他們的更是最殘酷的追殺——面對在叢林中也能健步如飛的山地步兵,即使是最熟悉地形的土匪,往往也會因為在速度和耐力上處於劣勢,而很難甩開追兵。在軍犬的配合下,任何土匪企圖隱蔽躲藏的妄想,也都無法在這些以狩獵為生、擅長追蹤獵物的黎苗勇士們面前得逞。

即使自詡為對道路再熟悉的土匪,也往往無法逃脫這樣堅韌冷血的追擊,逐漸失去了抵抗的意志,最終被饑餓、疲勞和恐怖折磨得精神崩潰,橫七豎八地癱倒在路上,任由追兵隨意砍殺。

而即使是還有余力搏鬥的土匪,面對經過了專業化殺人訓練的山地步兵,也根本沒有半分勝算——山地步兵裝備的廓爾喀彎刀,比尋常大刀有著更強的砍劈能力。這種彎刀本身就將重量分配在刀刃末端,以增加砍擊時的速度和威力,而較重的刀刃自然能造成更深更重的傷口,甚至一口氣切斷肌肉與骨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