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來自東方的騎士(中)

呼嘯的箭雨,泥濘的草地;

倒斃的騎士,折斷的長槍;

垂死的哀嚎,丟棄的旌旗。

飄灑著朦朧細雨的陰霾蒼穹下,渾身濺滿了泥漿的李維爵爺,抱著花容失色的趙娜妹子,神情晦暗地坐在向南奔逃的顛簸炮車上,回頭望著北方的天際,愣愣地出神。

敗了!跟原本的歷史上一樣,法軍還是在克雷西戰役之中敗了!而且敗得極慘!極蠢!極丟臉!

短短一夜之間,上萬將士伏屍荒野,曾經傲視歐陸的法蘭西重裝騎士,在戰場上幾乎被一掃而空!

饒是李維在一開始就已經做好了最壞的打算,但他還是大大低估了這場會戰的奇葩程度,以及英格蘭弓箭手的恐怖威力,還有法蘭西豬隊友的蠢笨與腦殘!

克雷西戰役之中,處於劣勢的一萬英軍打得中規中矩,而法軍卻幾乎把能犯的低級錯誤都犯了一遍!

——會戰爆發之前,英王愛德華三世精心選擇了戰場,在克雷西村附近的高地上布置了陣地,又抓緊時間挖掘了壕塹,建造了工事,以便於居高臨下,發揮己方的弓箭優勢,迎頭痛擊被迫爬山仰攻的法國人。

另一方面,就在主神系統崩潰,資深者們集體被強制彈出的兩天之後,三萬五千法軍終於抵達克雷西戰場附近,並且與一支數量高達兩萬五千人的“鄉村公社志願兵”匯合——雖然他們其實只是一群被領主老爺們驅趕而來,穿著破衣爛衫、扛著草叉和棍棒的農奴,根本上不得戰場,最多只能搖旗呐喊壯壯聲勢而已,但至少在紙面上,法軍總兵力還是進一步膨脹到了六萬之多!

在法國人來看,即使不算後面那些湊數的農奴,光靠作為主力的一萬兩千名重裝騎士和一萬七千名輕騎兵,也足以把對面那支以輕步兵和弓箭手為主力,總共只有不到兩千騎士的英軍給踩死了。

總之,這樣龐大的兵力,讓法王腓力六世和一眾法國權貴們愈發志得意滿,以為勝券在握,於是根本沒做偵察也沒制訂戰術,甚至還沒搞清楚英軍究竟在什麽地方,就亂哄哄地沿著大道繼續挺進。最後,在八月二十六日中午,一位名叫莫尼的法國勛爵帶著幾個騎士趕到法王身邊,報告說愛德華三世的英軍在克雷西布置了陣地,建議國王暫停前進,宿營過夜,以便讓後隊可以趕上來,然後在次日上午再用全軍進攻。

作為一名素來擁有豪勇之名的“騎士國王”,法王腓力六世的軍事素養其實並不算差,至少比中國那些待在深宮裏的宋朝皇帝和明朝皇帝要強得多,所以這會兒還算理智的他,就欣然采納了這個正確建議,命令全軍依計行事——如果這個命令得到了真正的落實,那麽接下來光是堆人頭也能把英國佬給堆死了。

——法蘭西的騎士們雖然驕傲保守,可不是明朝末年那樣比乞丐都不如的落魄軍戶,而是從小鍛煉殺戮技巧的戰鬥高手,號稱是能夠把城墻都捅出一個洞!在冷兵器時代的戰場上,這些舉著長槍排山倒海沖來的重騎兵,差不多是無敵的存在,哪怕是古羅馬軍團的烏龜陣,也無法在曠野上擋住他們的沖鋒!

在第一次十字軍東征的時候,數千法蘭西騎士就帶著一萬多步兵和仆役,從君士坦丁堡一路打到聖地耶路撒冷,沿途殲滅了數以十萬計的穆斯林軍隊,留下了震撼整個西方世界的赫赫武勛!

問題是,法王腓力六世之前充其量也就是指揮過幾千人規模的小戰役,嚴重低估了數萬人大兵團的指揮難度,更別提這支貌似龐大的法軍,還是天南海北上百家貴族領主各自帶兵拼湊起來的,彼此之間沒有明確的隸屬關系,誰也不服誰——事實上,此時的法軍早已陷入了指揮失靈狀態。

於是,法國的歷史學家就在著作中這樣記載了臨戰前夕的撲街場面:“……(在收到法王的諭令之後)前面的人停了,可是後面的卻說必須前進到與前排平行的位置再停止;由於後面在推進,所以前排也就停止不了,國王和元帥們都無法使他們停下來。於是他們雖未奉命,還是照樣前進,直到看見敵人為止,當最當面的法軍看到英軍的旌旗之後,馬上秩序大亂,向後倒退,這又使後面的部隊受到驚駭,以為已經發生了戰鬥。於是在前往克雷西的道路上,到處都擠滿了人,雖然距離敵人還有三個‘裏格’(約等於三英裏),他們卻拔出刀劍,大聲喊殺,好像瘋了一樣。除非是在場的人,否則很難想象其混亂情形。”

由此可見,在真正的戰場上,兵力並不是越多越好的,哪怕後勤還撐得住,光是指揮就讓人發瘋——幸運的是,在此期間,英軍一直待在陣地上,沒有趁機搶攻,否則就真要上演西方版的“淝水之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