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五章 可敦城(第2/3頁)

如此懦弱無能的表現,讓舉國上下都掉了一地的下巴:這等懦夫到底是宋國秀才,還是契丹可汗?

記得在燕京當官的時候,耶律大石就曾經勸諫過這位天祚皇帝,希望他不要再逃避自己的責任,集結國內剩余的全部兵馬與金人決一死戰。即使兵敗亡國,也不能辱沒了契丹先人百戰得天下的赫赫威名。誰知這位皇帝嘴上答應得很好,一轉身就又偷偷地帶著一群妃子和衛隊不知跑到哪裏狩獵去了。

天祚帝失蹤後,原本還在堅持的遼國大臣們也就此絕望,跑的跑,降的降,剩下的都是些無能之輩,匯聚在燕京城裏,群龍無首,一盤散沙,好像都在等待著樹倒猢猻散的那一刻。

眼看著大遼二百多年的基業,就要這樣極度窩囊地毀於一旦,耶律大石不得不站了出來,聯合奚人首領蕭幹、漢人丞相李處溫,代表遼國的各方殘余勢力,一起擁戴皇叔耶律淳稱帝,在燕京建立臨時政權來領導抗戰。面對著宋軍和金軍的南北夾擊,他們這些契丹遺臣們苦苦掙紮了兩三年,最終還是兵敗覆亡了。

然而,當耶律大石好不容易逃出女真人的戰俘營,帶著一票兵馬突入草原,與耶律延禧會合的時候。這位天祚帝居然還要治他的謀逆篡位之罪!雖然通過一番交涉和威嚇,為了避免內訌,耶律延禧總算是勉強赦免了耶律大石,但卻又在條件完全不允許的情況下,不聽勸諫,對勢頭正盛的金人發起全面反撲……最終一敗塗地,賠上了契丹人在西北草原上的最後一點軍事資本,也讓自己成了俘虜。

至此,大遼帝國這艘歷經二百年滄桑的大船,就此分崩離析、徹底沉沒。

但曾經雄霸北方的契丹一族,盡管已是窮途末路,卻還要為生存而苦苦掙紮。

從那以後,又過了兩三年時間。耶律大石領著契丹最後的孤軍,困守可敦城,冷眼旁觀這世間的紛爭。

期間這天下的種種風雲變幻,讓他們這些苟延殘喘的契丹人看得目不暇接:

曾經攜手伐遼的宋金兩國,眨眼間卻成了不死不休的死敵。

金兵的馬蹄僅用半年時間,就輕而易舉地踏過黃河,打到了那座繁華富麗甲天下的汴梁城下。

宋軍在河北與河東的戰績,居然比之前的遼國還要慘淡,一年時間就幾乎葬送了全國兵馬。

然後,當金軍在去年秋天第二次南下的時候,一直到冬天來臨,道路被大雪封鎖為止,可敦城的契丹人都以為宋國這一回即使勉強守住了國都汴梁,至少也要丟掉大半個中原了……誰知卻有個法力無邊的仙人橫空出世,不僅引來天火燒光了南征金軍,甚至還犁庭掃穴,端掉了女真人的老家,金國的都城會寧!

——這種驚天大逆轉的節奏,讓耶律大石在驟然聽聞此事的時候,差一點被驚掉了下巴。

作為一名敬鬼神而遠之的儒生,以及一位經歷過無數爭鬥的軍政強人,耶律大石對於修仙崇佛、寄命於鬼神之事從來都不太感冒。但如今正飄在頭頂上的那座色彩鮮艷的浮空城,眼前的這具天祚皇帝耶律延禧屍身,還有那些從會寧一路飛來的契丹同胞的描述,卻又實在容不得他胡亂否認。

所以,他只能一邊接受了這一震撼的事實,一邊惋惜這樣法力無邊的真仙為何沒能在遼國降生。

當然,對於已經窮途末路的契丹一族來說,這依然是一份絕處逢生的大好機緣。

——根據那位“護國真人”在言談之中透露出來的大宋朝廷的意思,宋人的戰略目標最多不過是奪取燕雲十六州,控制住中原花花世界的北方屏障而已。至於燕山以北的酷寒之地,與其便宜了仇敵女真人,還不如讓老鄰居契丹人回來繼續作伴……畢竟之前兩國議和了上百年,彼此都習慣了對方的存在……

不過,前提是契丹人還有辦法依靠自己的力量打回故土,從女真人手中收復自己的起源之地。

此外,天祚皇帝的死亡,也給耶律大石的登基晉位掃清了障礙,至少不用再背上“篡逆”的汙名了。

耶律大石搖了搖頭,將各種紛至沓來的雜亂思緒趕出腦海,再次低下頭來,沉默地注視著天祚皇帝的遺容……一時之間,各種往昔生活的記憶,還有悲涼、感傷、慨嘆、悵惘等等的難以形容情緒混在一起,胡亂攪拌成一團漿糊,然後猛地湧上了耶律大石的心頭,哽咽在他的喉間,不知該如何才能排遣出去。

——無論如何的昏庸懦弱,無論如何的眾叛親離,直到死去為止,眼前這人畢竟還是契丹一族的最高首領,半個天下數百個部族的統治者,以及他曾經全心全意侍奉的主君……

“……陛下啊陛下,這恐怕是我最後一次這樣叫你了。雖然你的所作所為,實在是愧對列祖列宗,愧對蒼天,愧對萬民,簡直不知道死後還有何臉面去見先祖,但我還是會以帝王之禮將你厚葬。只是眼下我契丹一族早已是人財兩缺,這陪葬品恐怕就置辦不起了,還請見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