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五章 可敦城

可敦城,位於現代蒙古國鄂爾渾河上遊土拉河畔、布爾根省哈達桑的東北部。

從天空中俯瞰下去,遼代的可敦城建在一個山坡之上,城墻約有十米高,每一邊的長度都有六七百米,東面不遠處有一條冰封的大河蜿蜒北去,正是給城市提供水源的土拉河。

這座遼國的可敦城,最初是在遼聖宗統和二十二年,由皇太妃奏置,又名為鎮州——所謂可敦,就是唐代回紇語中的“皇後”之意。城內又分為南城和北城,呈日字形狀排列。當年遼聖宗遷渤海、女直、漢人配流之家六百余戶居於南城,基本上都是匠戶。北城則是遼朝轄下漠北各部族騎兵的氈帳所在。

雖然可敦城的歷史已經稱得上悠久,但其格局並不算大,莫說是與汴梁和相州比較,即使是跟金國的會寧相比,也是遠遠不如,之前因為河道變動的緣故,這座城市甚至在很長一段時間裏被契丹人拋棄和荒廢。只是近幾十年裏才再一次被啟用起來,但也未能很好地修繕。所以盡管城墻很高,但也非常殘破,粗粗一看,便知道已經有很多年未曾修繕。有的地方甚至還出現了坍塌的缺口。

由於最初被設計為軍事要塞,所以全城占地面積只有不到半平方公裏。而且容納軍隊的北城基本沒有固定建築,就是一座純粹的帳篷城。只有在南城才有幾條街巷,建造了一些各色木質或夯土民居,開設了酒肆和店鋪,林林總總約有幾百戶漢人、渤海人和契丹人居住,總算是讓這裏稍稍有了點繁華氣象。

但是從整個市區面積上來說,恐怕還不如後世的一個居民小區,而人口和產業更是無法相比。

——由於金國的崛起,斷絕了中原貨物的輸入,使得此地的商業也受到慘重打擊,變得異常蕭條。

可是,無論多麽破敗、多麽貧窮,這都已經是如今大遼治下的最後一座城市了!

而且,以這個時代漠北草原的可悲生產力水平,也實在是沒法支撐起更大規模的城市文明。

契丹,這個曾經叱咤風雲的草原霸主,就只剩下了這麽一點殘燭余燼。

總之,在看了可敦城如此蕭條破敗的市容之後,王秋就對從這裏搞錢一事完全不抱什麽想法了。

現在,諸位穿越者們唯一能指望的是,通過改變這支契丹遺民的歷史命運,能夠獲得多少獎勵點。

——經過一番雞飛狗跳、鬧劇連連的交流之後,那些從會寧解救出來的契丹戰俘,總算是擡著天祚帝的冰棺走下了浮空城,將之前發生的一切奇異事件,都原原本本地告訴了他們在可敦城的同胞……

……

隔著厚厚的透明冰棺,看著遼天祚帝耶律延禧那栩栩如生的遺容,耶律大石的感受異常復雜。

——無論從哪個角度來看,遼天祚帝耶律延禧都不是一位合格的皇帝。

耶律延禧的父親是太子,本來是要繼位的。可惜的是,遼道宗耶律洪基上了奸臣的當,在耶律延禧出生不久之時,父母就都被遼道宗治罪殺掉了。遼道宗後來知道自己錯了,誤殺太子,深感內疚。於是就特別疼愛這個無父無母的孫子,想以此彌補自己的過錯,最終在臨死前留下遺囑,傳位給孫子耶律延禧。

按理來說,皇位傳給嫡孫也是很合情理的常事,當時遼朝舉國上下都沒有什麽反對的意思。但問題是,那時的耶律延禧雖然已經二十多歲了,可他卻對治理國家毫無興趣,也沒有什麽才能。因為他從小就生活在寵愛裏,隨心所欲,剛愎自用。等到登基後,更是只知道一年四季到處打獵,使得國事日漸廢弛。

雖然還有一班老臣在極力維護天祚帝的權威,努力維持契丹一族對北地的統治。可這位天祚帝搞得實在太不像樣,他整日遊獵,飲酒作樂,荒誕糊塗,不理朝政,到處闖禍。朝堂之上漸漸的亦是奸臣羅列。時人評價雲:“天祚皇帝,耽酒嗜音,禽色俱荒。斥逐忠良,任用群小。遠近生靈,悉被苛政。”“遼天祚帝拒諫飾非,窮奢極欲,盤於遊畋(打獵),信用讒諂,紀綱廢弛,人情怨怒,故金人乘其敝而攻之”

等到女真人起兵造反,掀起北地大亂之後,契丹朝廷上下雖然憂心忡忡,但也覺得在這一生死存亡的刺激之下,耶律延禧總該振作起來了。可是所有人都萬萬沒想到,在國家處於危難之際,他竟然成了一個更加不堪的逃跑皇帝,僅僅是禦駕親征失敗了一次,就再也沒有了直面金人兵鋒的膽量,一次又一次地丟下百官和大軍臨陣脫逃——從上京逃到中京,從中京逃到南京(燕京),又從南京逃到西京(大同),接下來甚至逃到漠北。就這樣一逃再逃,最後竟然逃得生死不明:國還沒亡呢,可滿朝文武竟然找不到皇帝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