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3章 長平之戰(第3/3頁)

公元前262年春夏間,廉頗在老馬嶺一線布防,王龁率軍於沁河沿線準備突擊。趙老馬嶺守軍同秦前哨部隊遭遇,守軍招架不住,秦軍步步進逼。

王龁突破了趙的天險老馬嶺及其防衛集群,攻占了其接應和補給基地——四山環衛、三水匯流的完固要塞光狼城,東進丹河的障礙掃除殆盡,一鼓作氣進抵丹河西岸一線,遂形成隔河與趙相峙的態勢。

廉頗在遭遇中摸透了秦軍戰力不可與之正面硬拼,或可出於保存實力以伺機後發制敵,再未經組織抵抗就撤回丹河東岸沿山一線,固守有利地形,以丹河為依托,全力加固丹河防線。

至此,廉頗堅壁以待秦,秦數挑戰,趙兵不出。就這樣,他充分利用占據的有利地勢,固守陣腳,以不變應萬變,一連堅持數載,實力強而急於戰的王龁卻一籌莫展,始終不能跨越丹河一步。

戰局呈現一種不分勝負的膠著狀態。

秦軍遠道而來,糧芻輜重補給維艱,又有好戰嗜殺所謂“虎狼之國”之名,在上黨可謂“失道寡助”;趙軍則以逸待勞,補給可源源而來,又有上黨吏民的全力支持與合作。這就決定了秦軍利於速戰速決,趙則利於持久之戰。

戰局形勢不可能長此停留在一個水平線上,要麽按著廉頗的戰略思想繼續發展下去,相機反攻,擊潰或消滅秦軍;要麽中生變故,或趙廷自相掣肘,或來自秦廷對策,致形勢向相反方向發展。

其結果是,年少輕躁而軍事知識至多是聊勝於無的趙孝成王,以廉頗以逸待勞、後發制敵的戰略為“不敢戰”。

趙王數以為讓,而秦相範雎又使人行幹金於趙為反間,因使趙括代廉頗將以擊秦;同時秦聞馬服子將,乃陰使武安君白起為上將軍,而王龁為尉裨將,更令軍中有敢泄武安君將者斬。從此,弱趙與強秦三年僵局、平衡終於被打破,戰局向著利於秦而不利於趙的方向急轉直下。

歐陽朔降臨光狼城,尚不知道,蓋亞將戰役推演到哪一步,是處於廉頗和王龁三年對峙階段,還是推進到白起對陣趙括的決戰階段,一切都是未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