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六九回 擡出野坑親兵衛受賜 掃除風葉眾勇士立談(第3/3頁)

登時犬江親兵衛對村長們說:“你們方才也聽到了,我想用不死的靈藥醫救敵我雙方士兵起死回生。然而如果用後無效,則不是壽限已到不能不死,便是隱慝積惡的歹人。那時便將沒有蘇生的屍體都扔在曠野中的大坑內。另外我還有一事不明,那個不知底兒的大坑,被荒草掩蓋著,大概每年都有誤陷落坑者,你們為何不將它埋起來?”村長們聽了答道:“那個坑從早先就想埋,但因底太深,填不起來。試著投下石頭有時隱約可聽到水聲,也許是泥底,說不定它連著地獄。所以便把它叫做不知底坑。”他們據實陳述後,親兵衛聽著沉吟片刻道:“這也是件奇事,我方才騎馬誤陷入坑內,下邊好似有什麽接著,沒有到底兒,所以不知是否有水。但是如果齊心協力成年累月地埋,焉有填不滿的坑?”信乃同意他的責難,說:“我也是那樣想,因此我有個愚見。曾聽說五十四田河邊的山岡,原是當地村民疏浚荒河時,因土沒處放而無意築成的。想那山岡與國府台隔著荒河相對,倘若敵軍占據那山岡,對守城有害而無益。即使不然,在《禮記》中雲:‘四郊多壘,此卿大夫之辱也。’他日凱旋時我奏請國主,一定去掉那個山岡填坑。雖然路不算近,但在農閑時,經年累月一簣一車地推,不是也能愚公移山嗎?”他說罷,現八、直元、逸友、秋季和政木、姥雪以及手下的士兵,都欽佩這個議論,羨慕其英才。因此義成主君從翌年便命令葛飾兩鄉的村民,鏟除五十四田的山岡,填那不知底的坑。百姓皆慕國君之盛德,不招自來運土填坑,所以僅用一年多時間,便把那山岡鏟平,填滿了那個坑。義成主君因而讓當地村民五年不納貢,將那片曠野掘起來,教以開墾新田。所以百姓無不歡欣鼓舞,奮勉開墾,又用了二年開墾出新田,可每年增收數百貫,永遠對公私有利。這個課役因是葛西兩鄉民眾與安房藩的官吏同心協力除害興利之舉,所以時人將開墾的新田稱之為二鄉藩。後人將其讀做二合半(2) 大概便是同一個地方。同時至今在葛西假名鎮的附近有個新田村。這大概便是其遺留的痕跡吧?總之可以瞻仰他們君臣仁義道德之跡。這是後話,看官要前後進行對照。

(1) 活間野目奴九郎,諧音可讀做活馬目拔郎。目拔(ああく) 是突出顯著之意。

(2) 二鄉藩是兩鄉與藩吏之意,與二合半是同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