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六六回 率眾俠孝嗣救源公子 果西使仁來敗走景春(第6/6頁)

卻說那日清晨,裏見太郎丸義通公子為援救信乃、現八等第二次交鋒之危,親自帶兵出了山岡上的營寨,走了不遠,在相川松林遇到長尾判官景春來進攻山岡的數千名雄兵,前後和中央分做三隊,都在與敵人交鋒自顧不暇,裏見軍的主將東六郎、潤鷲手古內、振照俱教二和白濱、七浦、朝夷等自不待言,連突然前來相助裏見軍的政木大全、石龜次團太、越鯽三、向水五十三太、枝鈷素手吉,及其手下的舵手和船夫,都手持長械在與敵人進行拼搏。其中政木大全孝嗣是文武雙全的勇士,如持弓箭則有為朝的善射本領,若持兵刃則不亞於牛孺丸,可一以當千。然而景春在東國,也是數一數二的勇將,而且深曉兵法,精通戰術,孫子兵法、諸葛八陣、鞍馬八流和楠氏七策無所不學,他很善於用兵,頻頻親自與敵將交鋒,但尚未決雌雄。景春之愛子,名喚長尾太郎為景,年方十五歲,系初次出征,其驍勇不次於其父,他們一同來到此地。這日為景任遊軍,帶領三百多名士兵支援弱者,他窺視敵陣,發現裏見的先鋒潤鷲手古內和振照俱教二已打得有些疲憊,隊伍混亂。為景見時機已到,便帶領士兵援助己方的頭領梶原景澄和樋口維龍。為景猶如虎豹一般揮槍沖入敵陣,一槍便將手古內刺落馬下,俱教二也為其所傷,陣腳大亂,全軍潰退。

這時從葛西那邊騎馬奔來一個身穿鎧甲的武士,其勢宛如飛鳥,跟隨的五六十名士兵,也好似都有神行之術,並沒讓疾馳的駿馬落下。那一馬當先的武士跑近前來高聲喊道:“那邊的敵人,從旗幟的家徽一看便知,大概是白井的景春吧。可認識我嗎?現有裏見將軍的家臣、八犬士之一的犬江親兵衛尉金碗仁在此。還有同藩老兵姥雪代四郎與保和蜑崎的侍衛直冢紀二六,以及新從軍的野武士頭領二四的寄舍五郎和須須利壇五郎等在此。”他們報了名後,便分別將手中火槍端起來,對著敵人連續開槍,並齊聲呐喊,正當敵人吃驚回顧時,親兵衛騎馬沖入敵陣中間,揮槍四面刺殺,敵兵紛紛被他刺倒。在他英勇無敵的帶動下,代四郎、紀二六、喜勘太和二四的、須須利以及士兵們,無不奮勇殺敵。裏見的前軍和後軍將領東六郎、振照俱教二,以及義通手下的鳥山真人、朝夷三彌、白濱和七浦都因之振奮起來,與士兵們一同英勇奮戰。長尾那樣的勁敵,終於被他們殺敗,敵兵或傷或亡,猶如破卵出來的小蜘蛛一般四處逃散。景春和為景怒氣沖沖地責罵士兵加以攔阻,也無濟於事。梶原、樋口、宇佐美、直口見士兵們紛紛潰逃,連將帥帶走卒都一齊向葛西那邊逃竄。犬江親兵衛和政木大全及其手下的姥雪、直冢、須須利和二四的,還有石龜、鯽三和枝獨鈷等在裏見軍的前邊,緊緊追趕,掃蕩殘敵,不使漏網。犬江親兵衛東歸忠戰得時,連石陣鐵馬都被他的鋼槍摧毀;長尾判官景春以為必操勝算的數千雄兵,竟一舉敗北;義通公子初次出兵便旗開得勝,畢竟後話如何?有分教:

馳馬北追,犬江籠兇禽;舊恩得報,戍孝踐前言。

這是後一回的標題,欲知詳情,且聽下回分解。

作者附注:此編本應以六卷續出,因於本回犬冢信乃、犬飼現八和杉倉武者助等,與敵將顯定、成氏和憲房,於三面兩次交戰,尚未分勝負。另外裏見義通在交戰危急之際,政木孝嗣、石龜次團太、越鯽三、向水五十三太、枝獨鈷素手吉,帶領數十名同伴前來相救。對孝嗣、次團太、鯽三等等來歷,尚未及詳述。故雖想將第一百六十七回於本編一次續出,詳述此事,以速示看官,奈因書肆每版只宜出五卷,不肯刻六卷。據雲多一卷如增售價,則不好銷售。為此緣故,余亦不得不屈從其議。江湖上之億兆君子,若欲知戰鬥之勝負,與孝嗣等之來歷,請且待下版五卷續出之日。

作者復注:本傳原想以九輯一百七十回一定結束。因此將第九輯定為四十五卷。若如前例一輯為五卷,則相當十三輯。另外第七八輯為七冊或八冊,如再加算分卷,平均則可至十六七輯。將其壓縮於第九輯,本有不得已之初衷,所以力求以一百七十回擱筆。因此本編既有一卷一回者,亦有一回分做兩卷者。然而如今想來,本傳以一百七十回結束仍然不足。眾多擬就之腹稿,猶如綰起之細繩,於綴文時好似將細帶抻開,因而不得不長。是以如今改變初衷,想以約一百八十回實現本傳之大團圓。特此附注。

(1) 旃陀羅是梵語,是以屠宰生靈為業的賤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