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宴(第4/4頁)

“發現什麽嗎?”

“與其說發現,不如說是明白。”

“明白?”

“所以才會想到馬嵬驛。”

“喂,喂,空海,快告訴我到底明白了什麽?”

“就是《清平調詞》的事。”

“什麽?”

“我已經明白那首詩是在何種情況寫下來的。”

“聽說是為玄宗皇帝和楊貴妃所寫的——”

“正是。逸勢,你聽好——”

空海開始敘述。

李白在天寶二年(七四三)寫下《清平調詞》,也就是空海入唐前六十一年。

李白,時年四十三歲。

玄宗皇帝,時年五十九歲。

楊貴妃,時年二十五歲。

那正是長安城最為繁華之時。

道士吳筠推薦李白到長安,是前一年的事。

那也是楊貴妃集玄宗寵愛於一身的第三年。

那年春天,玄宗帶著楊貴妃,到興慶池之東的沉香亭。

沉香亭是出了名的牡丹勝地。玄宗打算和楊貴妃一起賞牡丹,而行幸至該地。

隨侍同往的還有宮中樂坊。玄宗從樂坊中挑選出最優秀的梨園子弟,計有宮樂十六部,在沉香亭舉行了宴會。

歌者是當時第一高手李龜年。

李龜年手持檀板,正要開口吟唱時,玄宗卻伸手阻止他。

“在貴妃之前,欣賞著如此美麗的花朵,何以盡唱些陳舊的老歌呢?”

總之,玄宗的意思,是要眾人為楊貴妃寫下新歌詞,在此高唱,這宴會才顯得出價值來。

這當是脫口而出的隨興之言。

然而,脫口而出也罷,隨興之言也罷,這可是出自皇帝的金口。

於是,李白奉召晉見。

也因此,那位還在宿醉昏睡中的詩人,如此這般突然就被召進宴會來了。

李白的才華,充分滿足了皇帝的隨興之言。

對這位天才詩人而言,不過是即興遊樂而已。

然而,在這即興遊樂裏,李白卻將自己的才華發揮得淋漓盡致。

“可以先給我一鬥酒嗎?”

急忙趕來的李白,大概先說出如此的話吧。

在皇帝和貴妃面前,李白悠哉地喝下了一鬥酒。

其間,李白的詩句便已構思好了。

雖說構思,也只是開頭的第一、二行。

只要構思出起首一、二行,其他的就無所拘束了。

一鬥,就是十升的酒。

喝完酒擡起頭時,李白已經構思完成。

這時候,墨已磨好,筆也準備好了。

李白自信滿滿,左手持金花箋,右手握筆,不假思索,即席寫下了三闋詩。幾乎是即興而成。

當時寫下的,就是三闋《清平調詞》。

李龜年就著新詞,吟唱出這首歌。

楊貴妃的美麗,雍容華貴地表現在才華洋溢的歌詞之中。

這真是天才詩人李白大展身手的時刻。

不過,李白後來卻也因這首詩而被逐出長安。

這位臨時加入宴會的李白,自從來到長安之後,很快就博得玄宗的寵遇。但是,有人對此事卻感到很沒趣。

此人正是高力士。

高力士是玄宗極為寵信的宦官。

沉香亭宴會上,李白借著醉意,要高力士替他脫靴子。且是在玄宗眼前。

這也是原因之一。

高力士後來曾批判這位天才詩人的《清平調詞》。他說:

這首詩中,李白將楊貴妃比擬為出生貧賤、最後淪為平民還自我了斷生命的趙飛燕。根本是有意輕蔑貴妃。

這當然是“莫須有”的罪名。

然而,正因為這莫須有的罪名,李白被賜黃金後,隨即被驅逐出長安。

那是天寶三年——就是李白寫下《清平調詞》翌年的事。

空海簡短地把事情前後對逸勢敘述一下。

“原來……”逸勢似懂非懂地答道,

“但是,空海啊,雖然李白翁的事情明白了,這和馬嵬驛又有什麽關系呢?”

空海只是意味深長地微笑著。

“喂,空海,到底怎麽回事?不要賣關子,趕快告訴我啦。”

空海再度朝著逸勢露出微笑,然後說道:

“逸勢,因為楊貴妃的墳墓就在馬嵬驛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