終曲(第3/6頁)

泊堯大喜,笑道:“爹、娘,這裏好玩得緊,咱們就在此處安家吧,別天南地北地到處飛啦。喬遷之喜,一切重新,我也得改個與此地相符的名字。”

沉吟片刻,拍手笑道:“是了!這裏叫‘諸夭之野’,‘夭’者,美麗之物也,與‘昌’的意思差不多,那我改名就叫‘昌意’吧!”也不等拓拔野、龍女回答,便騎鳥急沖而下,縱聲長呼道:“諸夭之野,昌意來也!”

拓拔野、龍女搖頭微笑,精神也為之一振,騎鳥急追而下。

朝陽燦爛,遍海金光。蒼鷲歡啼著沖過雪山,掠過心蓮海,繞過無憂谷,貼著繁花似錦的茫茫原野,朝著一片明鏡般的碧湖沖去。

狂風鼓蕩,湖上漣漪蕩漾,蒼鷲貼水急沖,順勢抓起一條飛躍的銀魚,又歡啼沖起。泊堯縱聲呼嘯,徑自駕著它朝遠處飛去了。

放眼望去,煙波浩渺,蓮花搖曳,風中盡是撲鼻幽香。拓拔野塵心盡滌,這些年來的愁悶煩惱也全部一卷而散,笑道:“是了,此地水清魚多,最是適合白龍鹿橫行肆虐。”

還不待將它解印而出,忽聽身後歡嘶怪吼,兩匹形如白狐、背生雙角的怪獸破浪騰空,朝他雙雙沖來。拓拔野“啊”的一聲,又驚又喜,大笑道:“霄昊、星騏,別來無恙!”

當年九嶷山下,他被帝鴻、女魃聯手偷襲,墜入地淵,只道這乘黃獸也已慘遭毒手,想不到相隔十年,天翻地覆,滄海桑田,竟會在此時此處意外重逢,心中歡喜自不待言。

乘黃獸歡嘶撲騰,濕漉漉的舌頭朝他臉上交相亂舔,又咬住他的衣襟,爭相朝東拽去。

拓拔野哈哈大笑,方一轉頭,周身卻如被雷霆所擊,瞬時僵凝。龍女亦微微一怔,嫣然一笑。

但見大風撲面,蓮葉起伏,一葉小舟從右側悠悠蕩出。船上側立著一個白衣女子,素手斜握著幾支碧綠的蓮蓬,衣袂鼓舞,陽光照在她清麗絕俗的臉上,籠著一重淡淡的七彩光暈。

澄澈的秋波瞬也不瞬地凝視著二人,雙靨霞湧,驚訝、羞澀中,又仿佛帶著說不出的喜悅和惆悵。

蒼鷲盤旋,小舟回蕩。無邊無垠的碧空中,飄著朵朵白雲。諸夭之野的初夏,荷花連天盛開,美麗如畫。

往事書

大荒597年三月,軒轅黃帝誅帝鴻、應龍於阪泉之野,楊絮如雪,十裏皆白。那是大荒中人第一次,也是最後一次看見“刹那芳華”。刑天斷頭,以乳為目,力竭而死。女魃大鵬之身告破,醒後瘋魔,從此萍蹤不定,所到之處必有旱情。

同年四月,陽虛城破,王亥、大鴻、常先請降,武羅仙子自殺,玄女攜“陰陽雙童”不知所蹤。

五月,素女誕下一子,取名玄囂,又名公孫青陽。

六月,土族長老會奉公孫軒轅為黃帝,改元軒轅,四海歸心。青帝康為向軒轅黃帝請降。

軒轅元年七月,洵山祭台峰易名“軒轅台”,天下皆以為尊,無人敢西向射箭。同月,素女改號嫘女,世人尊稱嫘祖。

八月,昆侖瑤池重開蟠桃大會。黑帝、白帝、青帝、炎帝與四海各國共奉軒轅黃帝為大荒天子,天下太平。

軒轅二年五月,嫘母頒天子令。仿古制,廢五族,分封十二國,五族百姓遷徙雜居,彼此融合。十二國以五行神獸為號,分設十二國主,由中央黃帝統領,即黃熊、玄牛、赤虎、金兔、火龍、炎蛇、白馬、白羊、金猴、碧狼、青鷹、白象諸國。並封龍為十二神獸之至尊。

撤去五帝、五聖女之職,改設金、木、水、火、土五正,專司祭天拜地、祈晴求雨,由黃帝統轄,不再幹涉國事。又頒“新田令”、“平等令”、“長老令”,各國禮制皆按蜃樓城而行。

天子令既出,各地叛亂四起,唯烈炎、少昊、楚芙麗葉三人受封炎蛇國主、白象國主、白羊國主。六月,大荒諸侯會盟昆侖,上書黃帝,請求治罪嫘母、恢復五族制,為黃帝所拒。

軒轅三年三月,軒轅黃帝夜觀星象有感,制天地烘爐,煉北鬥神兵。五月,黃帝大破各族“四獸陣”,最終平定叛亂,廢五族,設十二國。天下還復太平。

六月,龍神縛南仙化羽,敖越雲堅辭龍神之位,僅受爵“鎮海王”。龍神之位自此懸空百年。八月,鎮海王與鮫人國主大婚,軒轅黃帝親往道賀,賜“定海神珠”,寄望千秋萬載,四海太平。

軒轅六年三月,黃帝登軒轅台封禪。大赦天下,封蚩尤為戰神。此後六十年風調雨順,國泰民安,被譽為曠古未有之盛世。

同年四月,軒轅黃帝留書嫘祖,雲遊天下,從此杳無蹤跡。

這一天,距離神農帝駕崩之日,正好十七年。

尾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