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回 藉慈力幹戈化香花 憫眾生經典傳東土 (第6/8頁)

談一部古典名著的不足,並不是要否定她。而是為了豐富、完善她。吳承恩是在繼承《大唐三藏取經詩話》、西遊記平話》、《西遊記》雜劇等豐富的民間文學基礎上,創作出《西遊記》的②。真善美戰勝假醜惡是一個永恒的主題;歷經艱難方取得真經,也是中國人的哲學。從這個意義上講,重寫不是“拋棄”,而是哲學上所謂的“揚棄”。這種雋永的題材是不應受時空限制的。中國文化是一條長川,莽莽蒼蒼從久遠流來,她不拒涓流,方成江河。

《西遊記》的最大特點是浪漫色彩濃郁。《新西遊記》在保持神話色彩的基礎上,更側重於寫實,使諸佛菩薩、神魔鬼怪皆有“人性”。這也是《新西遊記》的定位。

將神寫作凡人,希臘神話恐怕要算是最好的例證:萬神之王宙斯是個婚外戀專家;眾神也“有父母,有子女,有家譜..有一個和我們差不多的身① 索自人民文學出版社1985 年版《西遊記·前言》。

② 據《中國文學史》第四卷,最晚自南宋起,便有了《大唐三藏取經詩話》.開始 把各種神話與取經故事“串聯”。並出現了猴行者的形象。在元代,取經故 事已經定型,有了唐僧、孫悟空、豬八戒、沙僧師徒四人的取經隊伍。據(永 樂大典》與朝鮮《樸通事諺解》提供的資料證明,元末明初曾有一本類似平 話的《西遊記》,“完全可以肯定,在吳承恩著《西遊記》之前,取經故事的主 要內容已基本具備”,”重要情節甲已定型,力吳承恩後來的創作提供了主 要的素材,打下了相當的基礎”。

體,有痛苦,會受傷”①。最著名的公案發生在珀琉斯的婚宴上,三位女神為爭題有“屬於最美者”的金蘋果,紛紛“賄賂”裁判特洛伊王子,最終導致了十年的特洛伊戰爭。神人的七情六欲、生生死死,成就了不朽的《荷馬史詩》。

中國的神靈呢?——他們高坐廟堂,不苟言笑。人們對其敬而遠之。國人不像希臘人那樣明確,”知道神是自己造出來的,他以自己編的神話為遊戲”②。國人自己造了神,又反過來讓神成為自己的精神枷鎖。歷代封建統治者也利用這一點,自稱“真龍天子”,讓天下百姓服服帖帖、心悅誠服地接受壓迫剝削。吳承恩應該是中國第一個正式將神“人化”的勇敢的作家。《西遊記》的批判矛頭直指道家的最高教主,描寫了玉帝、老君等神的昏庸、殘忍(誠如《中國文學史》所言,這是作者所處的封建社會統治者的真實寫照);該作的基調雖是“貶道揚佛”,但對佛教仍不乏諷喻筆墨,如借孫行者之口稱如來是妖怪的“外甥”;又寫阿儺、伽葉因索不到“人事”,便給唐僧假經,如來得知,不但不主持公道,反而袒護索賄弟子,還講了向時自己“賤賣經文”的故事。替人念經一遍,米粒黃金即得數鬥,如來還嫌“忒賤賣了”。

吳承恩的諷刺鋒芒何其尖銳!

同時,吳氏又以熱情洋溢的筆墨歌頌孫悟空大鬧天宮、降妖珍魔的鬥爭精神。以至數百年後,毛澤東同志也欣然寫下“金猴奮起千鈞棒,玉字澄清萬裏埃”的詩句,贊頌孫大聖;且希望借此反擊又重來的“妖霧”。

遺憾的是吳氏沒能像希臘神話那樣大規模地、深入地將諸神“人化”。

玉帝、老君除了前七回參與迫害孫大聖外,再沒什麽戲。如來的戲也極其有限。觀音等神除了言語上有些生活化情趣,亦僅停留在浮光掠影的淺層描寫上。

同於明代產生、備受現代評論家贊譽的《水滸傳》當年卻命運多舛:明清兩朝,以“海盜”之罪名多次遭禁。禦用文人還寫了《蕩寇志》,企圖抵消《水滸傳》的巨大影響。相比之下,《西遊記》便幸運得多:不僅未遭查禁,反而風行於世。即使在“文字獄”盛行的清代,也安然無恙。雖然吳氏對釋道兩教的批判達到相當的高度,但對一部神話小說,封建王朝還是比較放心的。民間呢?遍布中華大地的名山道場,並不因有諷刺兩教內容的《西遊記》的問世、傳播而香火稀少。善男信女照舊絡繹不絕地進入道廟梵宇,向三清四禦或諸佛菩薩頂禮膜拜。你“呵祖”,我拜神。相安無事。這從一個側面顯示了中國傳統文化的巨大包容性。正是這種兼收並蓄,造成了中國長篇神話小說的繁榮。從文學史上也可看到,自《西遊記》後,《封神演義》、《南遊記》等相繼問世,神佛越來越多進入小說,成為藝術形象,大大豐富了中國文學藝術寶庫。

《西遊記》中的取經僧唐三藏是有其生活原型的,他就是初唐時歷十五年、行五萬裏、出生入死孤征天竺的“文化使者”玄奘。但我們在吳氏《西遊記》中看到的唐三藏,成了孫行者的陪襯、一個自相矛盾的“愚氓”。作者與他取名“金蟬”是有寓意的,是想讓他像“金蟬脫殼”那樣一步步走向“圓滿”。但實際描寫上,唐僧給人的印象從出場到取經成功都是一副面孔,精神世界一成不變。作者完全避開了苦行僧遭遇的各種艱苦。有時好像是剝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