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天·姑麓山合戰 (二)(第4/4頁)

  因為徐國造逆,朝廷一天一個旨意催促歸程,姬瞞卻毫無歸意,在北冥大陳軍備,血腥討伐異族部落——其實是跟穆王哥兒倆演戲,逼得召公主動請兵出陣,放棄征徐的主帥之位——左三年右三年,周公系人馬不到六年就重新搶回朝廷大權,師亞夫對這個新主子已是佩服得五體投地。

  齊國是開國元勛之後,又是山東大國,通過征討東夷戰爭,實際上已經僭取了朝廷在東方的領導權。因此,穆王即位後,又是這位新貴提出了“提宋抑齊”的國策,開始在政治上打壓齊國。師氏與宋都是亡商後裔,師亞夫是支持這項國策的,只是想不到姬瞞將之運用到如此。自開戰以來,龐大的齊軍就一直擔任後衛,眼下,又找了個借口把巫如丟到齊軍營中,連近在咫尺的側衛任務都不給——這麽不給臉的,師亞夫算是重新認識了姬瞞的跋扈。

  再想深點,巫如這個極端重要的人物,丟到毫無準備的齊軍營中,若無災無病,齊軍半點功勞也撈不到。若是有個閃失,齊國君卿頓時禍在不測——雖然身上的甲胄已被曬得發熱,師亞父卻仍是忍不住打了個寒戰。

  “不是你想的那個樣子。”

  “唔?唔!”他這才見到,姬瞞一雙眼幽幽地凝視著自己。三朝宿勛身處亂軍毫不動搖的心再也忍不住怦怦怦地狂跳起來,只覺陽光突然耀眼得眩目,自己也不知道自己支吾了一句什麽話。

  “不要緊。”姬瞞無所謂地一笑,轉過頭去,“萬事也逃不出孤的手心。你不可狐疑,做好自己的事。”

  師亞夫深深躬身,道:“老臣遵命。”站直身體,咳嗽一聲,舉起右手。王軍及師氏千夫長以上的官佐早已侍侯在側,看見這個再熟悉不過的動作,齊刷刷地湧上來。師亞夫憑欄而立,從他們臉上一一看過去,大聲道:“讓孩兒們都起來吧。”

  眾人轟然散開,一騎騎奔向四面八方。

  從淩晨開始就一直持續的大鼓戛然而止,代之以一陣清脆的鼓點,十二響一停,又急又促,敲得人的心不由自主地緊了起來。

  身後山坡下開始有了動靜。仿佛細雨打在草原上,聲音細碎而急,從正後方開始,漸漸蔓延到遠遠的兩翼。聲音越來越大,由細碎變得渾厚,由渾厚變得高亢,由高亢變得雄壯。

  那是十萬雙腳步堅實的踏地聲,那是十萬個喉嚨深處發出的吼叫聲,那是數不清的刀槍劍戟發出的尖銳的摩擦聲。

  執政殿下的戎輅開始晃動起來。整個牛犢崗都晃動起來。馭手大聲唿喝,安慰騷動不安的馬群。

  五千名披盔戴甲,手握長槍的步兵方陣從車隊的右面大踏步經過,數不清的旗幟立刻將小車隊淹沒在陰影裏。

  另一個五千人方隊從車隊左面經過。久經戰陣的戰馬都被雷鳴般的腳步聲驚得嘶聲連連,不住踏步,帶動了姬瞞的車,把執政殿下拖得在車中一晃。

  一刻鐘之內,二十三個五千人方陣越過牛犢崗小小的山頂,大踏步地邁進妙峰坡前最後一處平原。數百名官佐在方陣間穿梭來往,指揮著一隊隊的人馬精確地踏進指定地點。沒有人發出聲音,大地上只回蕩著每一個方陣踏進指定地點時,最後那雄壯的腳步聲:轟轟轟!轟轟轟!轟轟轟!

  最後一個方陣走進姑麓山的陰影,沉重的步伐聲戛然而止。

  隱隱的回聲在大地上回蕩了很久。地皮發顫,嗚咽不已。

  二十三個方陣像師亞夫長出的二十三只手。現在已經變成二十三只鐵拳。

  風吹過原野。無數旗幟投下的影子仿佛大地上一道可怕的疤痕。

  姬瞞望著這漫山遍野的軍隊,打了個哈欠,將身體深深地埋入虎皮大座中,輕聲道:“開始吧。”

  師亞夫深深一躬。他的車右舉起韁繩,呀地甩下去,兵車立刻滑下山崗,飛也似的奔向戰陣,卻不直接穿過,而是遠遠地繞到戰陣最遠處,然後筆直地在陣前掠過。

  一個聲音高喊道:“天子陛下萬歲!”

  三軍報以排山倒海的唿喊:“萬歲!萬歲!”

  投石車軋軋作響。數百顆紅色的符靈彈無聲地升起,拖著長長的尾煙飛向妙峰坡正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