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四十二節 談判(下)(第3/3頁)

孟聚很清楚,自己雖也堪稱兵馬強悍,但論起實力,比起北魏和南唐兩個擁兵數十萬的龐然大物,自己的實力還是略遜一籌。自己最大的優勢不在兵馬和地盤,而在自己超然的地位:孟聚若是助北魏,魏軍去掉了後顧之憂,又有東平強軍助陣,他們就可以輕松打退南唐的進攻;孟聚若是助南唐,前後夾攻洛京,唐軍滅亡北魏亦是輕而易舉;

孟聚若兩不相幫,坐山觀虎鬥,那北魏和南唐都得有求於他。所以,東平軍置身事外又能隨時介入,能隨時左右戰局的超然地位,這正是孟聚跟南唐談判的最大籌碼。有著這個底氣,所以孟聚才能擺出一副愛談不談的強硬態度來對待南朝,他是不怕談判曠日持久的——反正南軍每天都在流血,花錢如流水,害怕戰爭拖延的人是南唐朝廷而不是自己。

但南朝派來的這位蘇侍讀倒也聰明,他以南朝的大規模援助為誘餌,誘惑孟聚加入戰事——無論孟聚想打通漢中線也好,打通江淮線也好,只要戰事一起,東平軍就不得不明確了助戰南朝的立場,失去了置身事外的超然地位。

只要孟聚被拖下水站在南朝一邊,喪失了選擇權,那接下來跟南朝的談判,他就非常被動了。哪怕東平軍不曾真正參戰,只是做個姿態出來也夠了,這會引起一連串的連鎖反應,各地那些本就三心兩意的地方官府和兵馬都會聞風倒戈,魏軍本來就岌岌可危的防線會總崩潰的。

這位蘇侍讀提出這條“擱置爭議,求同存異”條件來,看似對孟聚有利,其實是非常陰險的緩兵之計。孟聚非常明白,自己這種第三方勢力只有在北魏和南唐雙方相持不下時候才是最有價值的,一旦北魏崩潰了,那在南唐君臣眼裏,自己會立即身價暴跌,從“不惜代價要拉攏的援軍”變成了“下一個需要消滅的桀驁鎮藩”——現在都談不攏的招撫條件,那時候就更加不用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