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集 第七章 殘酷的現實(第2/7頁)

於是許多的鬼方子民在實在忍受不了饑餓寒凍的情況下,偷偷地帶著家人越過少昊的防線去投靠有熊,有的甚至是整個氏族去了有熊,而這些人定找自己部落之中自有熊城返回的戰俘作向導。這些戰俘也是非常樂意,他們歸返也便是想帶自己的家人與族人去投有熊。在他們的心中,軒轅確實是大仁大義之人,對他們更是友好。他們也實在向往有熊族那和睦而繁榮的生活,那種生活與眼下受苦受罪的日子相比,簡直是天差地別。何況,此刻人人還得擔心某日被少昊或太昊所俘去做奴隸。鬼方人心惶惶之下,有熊族的強大與繁榮自是最好的依靠對象。

如今天魔一死,鬼方諸部對刑天部與葷育部也沒有信心了,自然會找更強的依附者,而有熊的熱情正仿佛是向他們敞開胸懷的母親,他們怎會不投入“母親”的溫暖懷抱?

△△△△△△△△△

當軒轅到達太行山腳下時,已是離開熊城的第四天。

當然,並不是因為軒轅的行速太慢,而是因為軒轅這一路來要安排許多事情。在君子國留了一晚,在屯馬谷留了一日,在陶唐氏也留了一日,他必須將一些事情交待妥當,因為事情的變故很難以常理推斷,說不定他不在之時,會發生突然的變故,比如太昊、少昊或是蚩尤,誰會保證不會發生突然的變故呢?

軒轅知道,越是在這種非常的時刻,就越要小心謹慎,步步為營,強敵未去,絕不能有半點松懈。

事實上,陶唐氏與有熊聯盟,使其聲勢也大壯,太行山附近的眾多小部落也紛紛依附陶唐,或是加入“華”聯盟。這種新興起的結盟方式似乎很受許多大小部落的歡迎,能夠與強大的部落結盟,成為兄弟部落,那他們便可以減少許多威脅,至少不再擔心受那些大部落的入侵。

當然,也有許多人抱著觀望的態度去對待一切,因為他們不敢相信這種部落聯盟會真的有這麽好,害怕這只是一個謊言,所以他們不能不慎重考慮。

軒轅這一路之上,也有遊說之意,那便是遊說有些觀望的部落加入聯盟之中,若是以陶基的想法,根本不用去遊說這些人,但軒轅卻認為,只有再一次壯大部落聯盟對外的影響,才會在將來更多一份力量去對付少昊和太昊,甚或是蚩尤,反正他也是順道。因此,這一路之上,他用了四天多時間才到太行山腳之下。

太行山脈延綿千裏,如一道屏障截斷東西之路。欲西行,就得穿過太行山脈,而後才能快速至汾水,此處距崆峒山確實是遠極,若非歧富這個熟識路徑之人帶路,軒轅也不知道需要多少時日才能到達。

太行山,陶唐氏的人最為熟悉,此番軒轅至陶唐氏,同時也是為了找一個向導,以便順利翻過太行山。

這冬日裏,翻山越嶺確實不是一件舒服的事,地面僵凍,而且看這天氣,似乎要下雪了,如果不快點翻過太行山,只怕會在山中誤了行程,那可就不好了。

當然,若只是論行程,往返熊城和崆峒,有個半月的時間足夠,但軒轅此去並非只是為了跑兩趟路,而是為了治傷,也可以說是為了求道,求得廣成仙術,抑或是對付蚩尤之法。

正如軒轅所想,惟有懂得蚩尤不死之秘才能定下最好的策略相對,而這個世間大概便只有廣成子深知靈魂不死法,向他討教正是找對了人。只是廣成子不可能因為蚩尤而親自出手,他已經退隱崆峒近兩百年,這是何等漫長的歲月,便連歧富也不知道廣成子究竟活了多少年,只記得自他記事起,廣成子便是一個須發皆白、仙風道骨的老者。可是在他活了百余年後,廣成子依然是須發皆白、仙風道骨,似乎這百余年來,廣成子從來都未曾改變過。這確實是一個奇跡,也難怪廣成子會成為仙派之長,便連最初的神族眾神都得對他客客氣氣。

陶唐氏所居之地處在南北兩太行之間的地帶,而越過太行最近且最好走的路也便是在陶唐氏附近。

[注:陶唐氏所居之地,按古地圖上來看,最初所居之地應該在今日的石家莊與河北唐縣之間的地方,向西去則為井徑,正是今日河北與山西相通最為便利之地,這也是日後,何以陶唐氏大部越太行而西遷山西的原因,不過那是在帝堯的時代。今作者所著此書,不便盡用古地名,為了更方便大家理解,便在書中某些具體的地方應用現在的地名,還望讀者勿要深究其地名的不實。]

慈峪,距陶唐本部已有一百余裏地,由於山路極不好走,便是以戰馬的神速,這一百余裏地也走了半日,所幸有陶唐氏的向導引路,否則四面盡是高山,還真不知道該往哪個方向行走。

也難為這些戰馬,若是換作戰鹿,只怕行過這段山路至少要折損十余匹,這使眾人不能不對馬兒的能耐重新估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