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3章 華陽魔矛 神台喪鐘(第2/4頁)

也在此刻,魔國與魔國對接,氣機貫通,往復奔流。

感覺中,半個北地連帶域外都在搖動。

“謝康令”英俊的面容上,露出一個笑容:“此矛便曰‘華陽’,是我用華陽窟中億萬魔頭,摻入上清神明之靈光,百年祭煉而成,自有一番靈動。今日我便攜此矛而去……不勞天君遠送!”

余慈冷冷看著這一切,雖不知道此刻,說話的是“極祖”,還是“謝康令”。

但他知道,這甚至是一個和羅刹鬼王同級的對手!

必須承認,他做的準備太貧乏了,面對這樣一位大能,匆匆而來,又怎麽可能準備充分?

所以,在來此之前,作為謀士的趙相山是極度反對的。

其實,余慈也不想這麽決絕,不論是來之前,還是來之後。

極祖的分量他怎麽可能不知道?

可是,在交涉過程中,他卻發現,以往那些完全可以周折婉轉的地方,再難變化,因為眼下,他不是代表他自己,而是整個上清體系億萬修士、神明英靈。

億萬目光所指,他不能退後,只有向前!

有生以來,他頭一次肩負著這樣沉重的擔子,直面強敵。

非常艱難——既往靈動的氣機都變得滯澀,一時間甚至不知道該怎麽發力。

可當所謂的“華陽矛”尖鋒指來,看上面汙濁而刺眼的靈光閃爍,已經在真實之域鋪開的“高台”之上,卻似有愴然鐘聲,嗡然鳴響!

余慈本來心有雜念,面對極祖這樣的強敵,未慮勝,先慮敗。

敗在極祖手裏,並不奇怪,在這兒也傷不到根本,諒極祖也追不到攔海山去,可這麽一來,在真界之中,對他與“後聖”的聲望,必然是一個打擊。

可在真實之域的“高台”上,鐘聲響起之時,這些個蕪雜念頭,卻是一發地洗蕩幹凈——或者說,根本沒有了存在的空間。

“高台”是用萬古雲霄和紫微帝禦的法門,在真實之域搭建起來的介入上清體系的一處平台,自然而然會與相應的信息發生反應。

余慈雖然將生死法則脈絡打入虛空,進入了玄門體系,但要說與上清體系有多麽深入的聯系,倒也未必,計劃中,那是需要進入太霄神庭後,才會進行的下一步工作。

而這一刻,余慈面對所謂“華陽魔矛”的尖鋒,看到的是汙濁的靈光,那裏面毫無疑問摻雜著身死在華陽山附近,上清修士的怨念,此時,卻是禁錮在魔矛之上,被仇人驅役。

對上清一脈的修士而言,這情何以堪?

透過這點靈光,還有華陽魔矛的氣機軌跡,余慈的意識甚至可以追溯到華陽窟,感受那些掙紮的意念……

相隔數萬裏,這並不是件容易做到的事情,但通過“高台”,通過剛剛發生的反應,或曰共鳴,余慈的心神,便隨著那愴然的鐘聲,順勢播灑開去。

鐘聲中的情緒,想也知道是共鳴所成,然而,為何會有鐘聲?

疑惑在急劇擴張的心神之中,便像是被風吹散的薄霧,漸漸沒了痕跡。

與心神相和的,只有九天十地之間,漸漸清晰起來的“呼應”。

華陽窟、黑水河、九山十河夾谷地、洗玉湖……以至於廣袤的北地三湖區域,分明都有“呼應”。

那是上清體系覆蓋或者曾經覆蓋的地方。

劍仙劍意留痕,可以維持成千上萬年;上清體系的痕跡,同樣不易抹殺。

更何況,這點點滴滴所留存下來的,都是上清修士依附在體系中,那一絲絲不滅的執念。

東方修行界沒有六道輪回,便是有,這些執念亦不入其間。

執念是如此虛緲,有的只是存有一次呼應之力,繼而徹底湮滅。

似乎就是為了等待這一刻。

他們的呼應,證實了上清體系的存在,便是支離破碎,可片斷尚存。一旦有了契機,便會形成聚合的力量,在共鳴中交織,努力地拼合在一起。

這是余慈首次全方位地感知上清體系。

這個上清體系是不是三十六天,余慈不知道,就他所感知的,這體系已經非常殘破了——破碎、扭曲,渾化在一起,沒有人維持、梳理,只能憑借著以往的慣性,苟延殘喘。

由於萬古雲霄和紫微帝禦法門的性質,余慈一旦切入體系之中,位置天然在中心,但上清體系具備中心嗎?

上清體系理論上或許統馭在三清境下,但具體的管控,向來是分諸四禦,其功能大概是:

玉皇帝禦總括萬有,決議定策;

紫微帝禦掌控中樞,排布神明;

勾陳帝禦統禦道兵,征戰殺伐;

後土帝禦調控靈脈,運化元氣。

這麽些功能作用,余慈一個人還承擔不起,上清修士似乎也從來沒有將體系大權統歸於一人之手的傳統,便是玉皇帝禦“總括萬有”,也是有威無權,四禦彼此制衡,共同出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