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3章 拔山擲嶽 兵災魔王(第3/4頁)

以兇橫之勢壓來的山嶽,莫名錯開一個極大的角度,仿佛是被高空罡風“吹”偏了,擦著輦車的上沿抹過去,再轟然壓落。

後方,山嶽沒入劫雲深處的刹那,烏沉沉的雲團整個都亮了起來,電火的痕跡烙印一層又一層,清晰呈現,將千裏劫雲都染成了紫紅色,其中央就是山嶽巨大的陰影。

然後才是驚天動地的雷鳴。

恐怖的氣爆掀起了狂風巨浪,這回,就不是天魔煞氣卷起來的“海嘯”了,而是厚重劫雲最直接的動蕩。頃刻之間,輦車後方,裹著不知幾千幾萬天魔的雲氣亂浪,便給掃蕩一空。

輦車周邊,大日霞光波蕩不休,帶起的沉重壓力,就算是經過輦車的層層消解,依舊讓黃泉夫人呼吸不暢。

但也僅此而已。

“幹得漂亮!”

余慈誇贊一句,玄黃笑嘻嘻地受了。

劍修之法,針對天之三法衍化,劍光所至,無物不破,亦是無法不破。

可使山非山、日非日,風不再是風。

正如《上真九霄飛仙劍經》上所言:“一劍抵天,非抵天也,實天已非天是也。”

我劍所指,我心所向,天地乾坤,為我顛倒,劍修之所能為也!

當然,直指天地法則的劍意,造成後果,往往也是讓人頭大。

當天地已非天地,又讓其中之人如何自處?

玄黃這一劍,不但“吹偏”了山嶽,也使山嶽所經的千百裏虛空盡化為不可預料的絕地。

混亂不堪的天地法則,一時半會兒是修復不過來了,從輦車上往前看,光影錯亂,已經悖離了日常的法理,生就的連鎖反應,使大片虛空向渾沌迷蒙之域轉化,誰也不知裏面是個怎樣的世界。

後方魔潮因山嶽墜落引發的雷暴,後力不繼,前方沖過來的魔潮也要避讓。

輦車不避,徑直沖入,一應混亂法則帶起的亂流,通過大日霞光之後,都暫時平復,回歸正軌。

這種情況,看的就是余慈對於天地法則構建、衍化的造詣。

他自然是不懼的。

不過,對面同樣有一位,面對一片混沌的虛空,不閃不避,徑直沖過來。

也虧得余慈重構法則來得順暢,否則還看不清楚。

那家夥類肖人形,卻高逾丈二,全身都包裹在金屬盔甲之內,密密實實,不見絲毫皮膚顯露在外。然而其身外蒸騰成霧,隱透紫光,細看出,實是化出了一個個兇陋鬼面,變幻莫測,極顯痛苦兇戾之狀。

相較余慈所經之處,波瀾不起,這位就要強橫多了。

那些錯亂法則帶起的破壞性力量,甚至連紫光氣霧都攻不破——當然,破不破只是形容,法則層面的沖擊,不是這麽簡單。

用“天人九法”的理論觀之,對面那家夥似乎有種獨特的神通法力,一切法則及於其身,都撼動不得,相反,其身觸碰法則,則是摧枯拉朽,仿佛是與天地虛空格格不入的異類,其身與天地法則隔絕,專為破壞而來。

一路殺到近前,其間玄黃曾試發一劍,兩邊直接碰撞,當真是強對強、硬碰硬,雖是破開了紫光氣霧,但也只在盔甲上帶起一溜火花,倒是攪得四周虛空愈發混沌,讓余慈多耗了一把力氣。

對方沖勢稍挫,但很快又加速沖上。

余慈盯著那一層仿佛是鬼面層疊的猙獰紫霧,終於是反應過來:

原來也是見過的,在東華虛空……

金剛魔俑。

這玩意兒是天魔十三外道之一,非常難纏。當時在東華虛空,余慈印象也比較深刻,其具備“不壞金身”,又力大無窮,內裏有天魔寄生,壓過三五個真人修士,毫不費力。

東華虛空那個金剛魔俑,似乎還不是正牌,只是狄郎君的“作品”。

相比之下,眼前這家夥的氣息就要厚重兇橫得多,品階似要更高,而且在裏面寄生的天魔,層次也非常了得。

其戰力,說是一位大劫法宗師,並不為過。

劫法宗師級數的金剛魔俑近身沖擊,其威煞就連不擅此道的地仙都要頭痛,否則也不會位列十三外道個體戰力第一……當然,破神蠱是特例中的特例,不計算在內。

余慈的視線在其身外的盔甲上掃過,倒是翻出了另一份相關的記憶。

金剛魔俑為天魔外道,所生所長,悖逆天法,甚至比天魔本身都要更遭真界法則體系排斥,本不能進入真界,然而眼前這位,全身披甲……什麽甲胄能超過金剛魔俑自具的“不壞金身”?

若余慈所想不錯,這副甲胄起不到防禦作用,只是為了隔絕天地法則意志的探測和絞殺,只一具甲胄,價值恐怕就不在金剛魔俑本身之下。

全身披甲的金剛魔俑,真界中是有記錄的。

據說當年在青鋒山,就是被這個大家夥做先鋒,以其無以倫比的力量正面沖擊,才導致洗玉盟在當地的防線全面崩潰,位列“十五人宗”之一的玉景門,也在此役中破滅,門人死傷十之八九,可謂是血債累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