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3章 拔山擲嶽 兵災魔王(第2/4頁)

鋒芒倒不甚刺眼,而是凝如墨滴,且無聲無息,蓋因其速度遠超音速,迎著車勢,相對而行,更不給人反應的時間。

此矛便是天魔煞氣所凝,不知裏面聚了多少念魔、煞魔的精氣,對修士而言,就是見血封喉的毒藥。

余慈沒有動作,玄黃悶頭駕車,也萬事不管。

可那矛尖在白虎額前數分,便倏然隱沒,再現時,已經在輦車之後。

長矛去勢不減,一往無前沖著後方合攏的魔潮貫入,破開大洞,轉眼不見。

這時候,天空中才響起郁郁雷音。

余慈腰間金鈴跳動兩下,節奏略有變化,是對近在咫尺的兇橫魔意的反應。

他的虛空神通是以心內虛空為本,若用魔門分身,即鬼厭,是幽冥九藏秘術。像這具分身,還是欠缺了點兒,不過短時間內,扭曲虛空還是能做到的。

只是“兵災魔王”聚合魔煞的造詣,也是不淺,同樣可以幹擾虛空,雙方角力,始終在一線之隔,一個弄不好,就敢被貫胸而入。

能這麽“行險”,也是近日來余慈對這具分身和相關敵情掌握越來越準確之故。

兩月來,連場大戰,頻率之高、力度之強、層次之深,是余慈有生以來的首次,非常過癮,也大有所得。

本體在域外的感悟可以傳到分身上,分身的感悟同樣可傳回到本體。

二者交融,彼此增益,他這段時間來的進步,用“突飛猛進”來形容,並不為過。

另一方面,他的心神也是空前地專注、集中。

涉及北地大局,涉及天下大勢,涉及各宗各派利益、勢力消長,以及黃泉夫人這等智謀之士的心思變化,他不精、不通、不懂。而且,這份差距絕不是短時間內所能追上的。

舍長就短,則事倍功半。

目前,余慈只能去追求那些他所擅長的、可以“徹底掌握”的部分——也就是在境界、在層次、在法則上的感悟和相應神通,以及那一點點積累起來的豐富殺伐經驗。

在當今之世,他所能掌控的,只此而已,焉能不珍惜?

每一場戰鬥,不管是緊張還是輕松,他都傾注了十成十的專注,鉆進入、融進去、透進去!

魔潮滾滾而來,黃泉心思如淵,看得冷漠;玄黃是天生兇器,看得自然。

唯有余慈,情緒飛揚,也學那“兵災魔王”,一聲長嘯,因無法把握全局而積下的塊壘,便在嘯聲中揮發殆盡。

大日強芒如火,飛投下來,在車畔形成灼目的光圈,再急劇擴散,仿佛滾燙的刀身,切過油脂,當者披靡。

魔潮中有撲出來的真人眷屬,在撲面而來的太陽真火面前,也只有退避一途。

不知厲害,硬搶上來的也有,卻是轉眼周身浴火,遭了魔染的神魂都要給燒透。

玄黃只是瞥去一眼,便將其斬落,又增了戰績。

真人級別的眷屬,真的是過來送戰績的。

余慈也好、玄黃也好,一者具備滅魔神通,一者具備純化劍意,都是直指魔頭最虛弱處,應付這些“東西”,可謂得心應手。

一路追殺下來,死在他們手上的真人眷屬,已超過四十個,部分是魔劫起後,新近魔染的;還有相當一部分,是多年來一直遊蕩在外域,趁天劫、魔劫並起之機,躥入真界來的。

“北地輿情圖”上,地化院甚至專門列了表,言述近一段時間以來,死在他手下的這些“眷屬”。

來歷最久的一個,甚至要追溯到四劫以前,萬多年來,被這些眷屬害死在域外的修士,絕不只是百人、千人的規模。

余慈的名聲因此更上一層,毫無疑問,這裏也有黃泉夫人的功勞。

可惜,現在不是計較名聲的時候,虛空中又傳來魔吼之聲,味道和“兵災魔王”的感覺不太一樣。

未等細品,余慈頭頂一暗,擡眼看時,卻見黑深深的山嶽劈面砸來,這不是魔頭凝成的神通,而是真的……

真的山嶽!

倉促間,看不出多大,可黑沉沉的傾壓下來,陰影起碼超過數十裏方圓,重量沖力更難估算。遑論山嶽之上,還有硬生生拔斷的地脈余氣,與高空混亂的元力相激,雷聲轟轟,纏繞著紫蟒般的雷火,轟然而來時,方圓數百、數千裏的虛空都在呻吟。

拔山擲嶽大力神通!

如此神通,絕不只是純粹力量的碾壓,更有時機、氣機的精到把握,讓人避無可避。

恢宏之勢,在天魔族群中當真罕見,莫不是哪個遭染化的眷屬?怕不是大劫法宗師的層次……

余慈心中念頭一閃而過,玄黃已經發力,強橫劍力劈空,不取飛來山嶽,不取擲山強人,專取這山飛來之勢存在的根本。

刹那間,虛空中崩弦之音,仿佛是數十根弓弦次第斷開,整個虛空立時為之顛倒錯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