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2章 霸權之戰(第3/4頁)

諸子心相,琉璃武宗,王策打不過,跑路是沒問題的。何況,還有一個忘情天子,流梟遭遇的一個神秘無上武帝。還是那句話,打不過,逃走是沒問題的。

沒有三個無上武帝,是不太可能攔截圍殺一個無上武帝的。

考慮當年王策為了十七名部下,就心狠手辣的公然刺殺他。流龍城絕對相信,一旦幹不掉王策,王策會無所不用其極的展開報復。

結論很明顯。

派高端武力圍殺,基本沒希望殺死王策。而殺不死,大律就一定會承受恐怖的復仇。

派武帝出馬,那是最後的辦法。不到迫不得已,不能輕易動用。沒辦法,王策不知不覺已經進入武力最頂尖的那個行列了,勢力也是最頂尖的。

流龍城徐徐吐了口氣,搖頭否決:“殺死王策,是目標之一。能達成最好,不能達成……只要今次擊敗戰靈軍,他遲早是死路一條。”

光是基本一統北洲,就為大律帶來了十一名武帝。

此戰若勝,王策將無法阻止大律一統之路,大律將會順利入侵東洲。一旦攻入東洲,天下就有一半進入口袋了。

一路占領,一路征召武帝。你能想象,大律的實力膨脹得多快。總結起來,就是“一步慢步步慢”。王策一旦錯過今次,往後除非成為武神,不然,遲早死路一條,藏都沒處藏。

“王策是北唐皇儲。”武侯忽然插嘴:“北策府和北唐若然合在一起……”無疑,王策是北唐和北策府的紐帶。

王策沒有合並北唐和北策府的意思,但架不住外人會這麽聯想。唐帝利用王策聲勢,誤導外人的意思,也就那麽幾個人知曉。

北唐和平吞下東寧,橫掃中部,已是一統半個東洲了。雄心勃勃的大肆擴軍,哪怕沒有王策和戰靈軍,如無意外,三年內多半能一統東洲。

說白了,大律和北唐,現在是東風和西風的關系。不是東風壓倒西風,就是反過來。

大律不敢等,不敢拖。拖個三年,最有希望一統天下的,就不是大律,而是北唐了。

此戰,是最重大的一統之戰。不是北唐,就是大律,誰在保留元氣的前提下戰勝,誰就能勢如破竹的成為九洲至尊。

律帝細心斟酌,慢慢地說:“重點是王策,重點,更加是天下。是北唐,是我大律,誰能一統天下,就在此一舉。”

“此乃……”律帝緩緩道:“傾國之戰!”

……

“今次,是大律傾國之戰。”

王策也在闡述,輕輕地一笑:“重點,不是我,而是天下。我不想承認,但必須承認,流龍城是一個極有氣魄的皇帝。”

“明眼人都能看出,北策府和北唐是唇亡齒寒的關系。北策府倘若頂不住大律攻勢,北唐則覆滅。倘若頂住,北唐則成為唯一能與大律爭霸的國家。”

“若擊敗大律,北唐將會一統天下。”

大本營堂上,包括海棠妹子和滕沫,很多人都聽出來了。王策不光是在向部下描述戰局,也是在給北唐派來的紀藏等人當政委,做思想工作。

不是為北唐而戰,北唐的增援大軍,能發揮多少戰鬥力,真不好說。王策的思想工作是很有必要的,至少也要指出,此戰對北唐的意義是多麽重大。

王策耐人尋味的目光,徐徐掃過燕自愁顏鼎等人:“做不好的,就滾蛋。”

紀藏等來自安原府和北疆府的將領,無不臉色漲紅鐵青。

“原諒我,就是這麽直接。”王策輕蔑的冷笑:“不服氣,就滾蛋。”

王策上輩子不是政委,也沒耐心搞太細致的思想工作,冷冷道:“大律終止其他軍事行動,北唐也終止所有軍事行動,專注派遣一百二十萬大軍增援。”

“為什麽要這麽做,你們自己有腦袋,自己想。”

沒心情和紀藏等人多說,王策轉臉,指點很大的沙盤:“大律已出動五百多萬大軍加入戰場,分為三線。此外,半年前,大律從南方挑選,抽調三百萬仆從軍。”

“這三百萬仆從軍,分別駐紮在東南和西南的五千裏外。其中一百萬已是北上參戰,其他二百萬正在北上。”

“大律本土軍,約為四百萬。其中二百萬已參戰,約有八十萬到五十萬之間的本土軍坐鎮中部和南部。本土,僅剩一百余萬。”

顏鼎,燕自愁,鐘雲寂,管縉雲,裴語琳,等來自北唐的高級將領。

滕沫,韓邑等本土將領。郭少潛,卓昊少數幾名已對北策府誕生幾分凝聚力的前北唐將領。所有人收斂心神,細心聆聽。

王策指指沙盤:“也就是說,大律的紙面上的兵力基本一目了然。”一頓:“袁川,你說。”

“根據作戰部和錦衣衛的聯袂估算,六百萬仆從軍,已差不多是極限了。”袁川神色並不輕松:“如無意外,大律不太可能再從南方抽調仆從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