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釋(第2/4頁)

[34]日本有許多妖貓在頭上蓋頭巾跳舞的民間傳說。

[35]日本傳說貓老了之後尾巴會分叉成兩條,是妖怪化的象征。

[36]一種廉價堅固的絹織物,多用於實用性和服或被套等。

[37]《大岡政談》載,有一山伏(修驗道僧侶)天一坊自稱為八代將軍德川吉宗的私生子,欲謁見將軍,被大岡忠相識破,遭到處刑。此事是據以下事實改編,一個山伏源氏坊改行自稱德川一族,行騙世人,後來遭到處刑。

[38]飛鳥時代,日本第一個正式采用的年號,六四五~六五〇。

[39]日文中“鐵匠”與“梶野”同音。

[40]日本修驗道僧侶的統稱。又稱山臥、修驗者、行者。

[41]主要的傳說是有只獵人養的貓,因偷吃獵物挨打而懷恨在心,一天看見獵人鑄子彈的場面,知道了子彈總是只有六發。獵人出門打獵,發現叢林中有野獸的氣息,然而連開六槍都沒有射中目標,野獸也不逃走,等到六發子彈射完之後才現身,原來竟是獵人養的貓。獵人就要遭貓反撲時,想起身上還多帶了一顆子彈,便用它射死了貓。

[42]茨木童子是傳說中的鬼怪,為酒吞童子的部下,曾在羅生門遭武士渡邊綱斬斷一只手,遂變身為渡邊綱的伯母把手搶回來。

[43]承歷為平安時代年號,一〇七七~一〇八一。

[44]保元為平安時代後期年號,一一五六~一一五九。

[45]草子也稱草紙,為江戶時代通俗娛樂的廉價書籍類。

[46]倉時代的宮廷貴族藤原定家的日記。

[47]倉時代的世俗故事集,橘成季編,完成於一二五四年,提到許多當時的社會風俗習慣。

[48]鴨長明(約一一五五~一二一六),倉時代初期的歌人與隨筆作者。著有《方丈記》等。

[49]貓的日文發音為neko。

[50]寺島良安著,完成於一七一二年的插圖百科全書。

[51]太田道灌(一四三二~一四八六),室町時代中期的武將及歌人。通軍法、精和漢之學,亦長於和歌。

[52]文明為戰國時代年號,一四六九~一四八七。

[53]天明為江戶時代後期年號,一七八一~一七八九。

[54]一種招福人偶,大頭矮個,多半為跪坐姿。

[55]江戶時代流行的一種黃色封面的繪本通稱。內容脫離過去草雙子的幼稚,為成人取向的讀物。

[56]黃金蝙蝠是昭和時代初期連環畫的主角,為一個身披漆黑鬥篷的金色骸骨。現身時會高聲大笑,並伴隨著金色的蝙蝠。

[57]林不忘於一九二七年在《每日新聞》連載的《新版大岡政談》中出現的角色,為性格乖僻的獨眼獨臂劍士。因大受好評,在續集中成為主角。

[58]聖德太子(五七四 ~六二二),攝政期間曾多次派遣隋唐使,建立以天皇為中心的中央集權國家體制等,並大力推廣佛教。小野妹子則為聖德太子的朝臣,為第一次遣隋使成員之一。

[59]看看舞起源於江戶時代晚期長崎的中國人跳的舞,稱為“唐人舞”,因歌詞第一句為“看看也,賜奴的九連環”,故也稱“看看舞”。

[60]分別影射遠山金四郎和水戶光國(即水戶黃門),兩者皆為知名歷史人物,在古裝劇中被塑造成經常微服出訪、為市井小民主持正義的人物。

[61]一種東北地區生產的木制鄉土玩具,軀體呈圓筒狀,頭部則為圓球形,上面簡單地勾勒出五官。

[62]“英惠”與“花惠”在日文中發音同為hanae。

[63]放在炭火上方,用來擱水壺等的三腳或四腳圓架子。

[64]江戶時代,從江戶日本橋到京都三條大橋的主要幹道東海道上的五十三處驛站。

[65]赫恩(Lafcadio Hearn)即小泉八雲(一八五〇~一九〇六),歸化日本的英國作家、英國文學家。於東大等校執教鞭的同時,研究日本文化,介紹給海外。“茶杯之中”為收錄於小泉八雲著作《古董》中的一篇作品,文章在途中唐突地中斷,無人知曉原因。

[66]女性主演的武戲。昭和初年,由大江美智子、不二洋子等人起始。

[67]日本盛行於平安時代的宮廷音樂及舞蹈,寺社亦會演奏。

[68]小野篁(八〇二~八五三),平安時代前期的官人、學者、歌人。由於生性叛逆奔放,被稱為“野相公”、“野宰相”。

[69]日本的桃太郎傳說中,桃太郎用老太婆給他的黍團子收服了狗、猴子及雉雞,率領它們征討惡鬼。

[70]乃木希典(一八四九~一九一二),陸軍大將,於明治天皇大葬當天,在自家與妻子共同殉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