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冊 第五章 五嶽尋仙不嫌遠(第4/4頁)

羅中夏看到石梁之上刻有數處摩崖石刻,他能認出“半雲”“懸虹”幾處大字,這些字跡深入石脈,無論勾畫鋒回,都蒼勁有力。梁下還有幾方半埋的斑駁古碑。諸葛一輝道:“這一條石梁有二十處石刻,都是歷代大家留下的墨跡。這七侯之事,我覺得還得著落在這些石刻之上。”

“這裏便是全部摩崖石刻?”彼得和尚問。

諸葛一輝笑道:“哪能呢,南明山的摩崖石刻多集中在石梁、高陽洞和雲閣崖三處,有百十來條,一路看下來得花上一天工夫。這裏的石梁,只是第一處罷了。”

說罷他把羅中夏拉到印月池前,逐一解說,先從題記作者的生平說起,再品題石刻筆勢。這二十處石刻,他說了大約一個半小時方完。羅中夏開始聽時尚能認真思索一番,後來逐漸提不起興趣,虧得有禪心和前一個月修煉國學的底子在,才不至於睡著。等到諸葛一輝說完以後,他如蒙大赦,急忙對十九道:“講得真好,咱們繼續走吧。”

“你的筆靈,在這裏沒有什麽反應嗎?”十九關切地問。

“嗯,目前還沒有,應該不在這一帶,我想也許去其他地方轉轉就有收獲了。”羅中夏巴不得快點離開。

他既然這麽說了,別人也便不好再說什麽。一行人從印月池繼續朝山頂走去,一路蜿蜒攀緣,時而隱入香樟古木之間,時而登到山脊之上。前後走了兩小時,累得平日裏極少鍛煉的羅中夏氣喘籲籲,甚至連十九都不如,吃了顏政不少嘲笑。

在羅中夏體力即將全部耗盡之前,他們終於到了仁壽寺的後院。仁壽寺位於南明山中一處開闊的山崖側,已經非常接近南明巔峰。羅中夏以為這仁壽寺一定又有一大套典故說法,不料諸葛一輝沒進寺廟,而是帶著他們繞過山墻,繼續朝山頂走去。

大約又爬了十分鐘,眾人視野陡然開闊。只見四周峰巒聳峙,丹巔削壁,而眼前一條羊腸石路,兩側俱是深谷,更是險至毫巔。然而就在這毫巔方寸之地,卻拔地立起一扇高逾十幾米、寬六七十米的巨大石壁,有如一片巨大屏風橫在峰頂,堪稱神來之筆。石屏四下雲霧繚繞,頗有出塵之氣,遠處藏青色的括蒼山脈連綿拱衛,實在是個天造地設的留名之地。這裏便是南明山的最高峰——雲閣崖的所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