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摩詰(第3/4頁)

王維在長安與達官顯貴相交,遊走在名利場中,雖然也有朋友,但是終歸難以脾性相投,心心相印。從小,王維就很喜歡陶淵明的詩,也很崇拜陶淵明,如今機緣巧合,他與陶淵明成了朋友。他們傾蓋如故,非常投緣。

這一次邂逅,這一段友情為王維羈旅長安的寂寞生活塗上了一抹溫暖的色彩,也讓他孤獨的靈魂找到了某種寄托。

陶淵明對王維也有著一種難以言喻的奇妙情愫。他本來已經不屬於人世,只剩一縷殘念遊蕩在虛空中,但是他卻被他吸引,與他結緣。他們有著相似的靈魂和思想,所以十分投機,成為知音。

陶淵明和王維相視一笑,不用一句話,便能了解彼此的心情。

元曜喝了一口溫酒,看了一眼紙上零亂的詩句,笑道:“摩詰還是沒有寫完桃源鄉的詩呀。”

陶淵明哈哈大笑,道:“摩詰欠詩,應當罰酒。”

王維苦惱地道:“我從未見過桃源鄉,所以無法動筆。陶先生,您能帶我去桃源鄉一遊嗎?”

笑容從陶淵明的臉上消失,他嘆了一口氣,沉默了。

元曜和王維面面相覷,氣氛一下子陷入了沉悶。

過了許久,陶淵明才開口了,道:“其實,我從未去過桃源鄉。”

王維奇道:“那先生筆下的桃源鄉……”

陶淵明悲傷一笑,道:“我死了之後才知道,那只是一場虛妄的夢。世界上根本沒有桃源鄉。”

王維一愣,繼而道:“不,世間有桃源鄉,我將去尋找它。”

燈火下,王維神色堅定,眼神明亮。

陶淵明望著王維,笑了,“如果摩詰找到了,記得帶我去看你的桃源鄉。”

“好。”王維答應。

“一言為定。”陶淵明道。

不知道為什麽,元曜在這一瞬間有些觸動,也許世間真有桃源鄉,因為王維相信有,而陶淵明相信王維。

二更時分,硯台裏的墨汁用完時,陶淵明消失了。

王維和元曜同榻而眠,一夜無話。

第二天,元曜在王維家待到中午,就準備回城了。

王維道:“重陽時,軒之可以和白姬姑娘一起來此賞菊飲酒。”

元曜答應了。

王貴悄悄地問元曜道:“元少郎君可曾勸郎君不要與鬼來往?”

元曜道:“貴伯不必擔心,陶先生沒有惡意,他乃是飽學之士,端方君子,摩詰和他來往,正好可以增長學識,修磨品性。”

王貴欲哭無淚,道:“元少郎君,你也被鬼蠱惑了。”

元曜找王貴討了一個竹籃,在王維的籬笆下采了一些菊花,又摸去他家的後山上采了一些野生的茱萸。吃過午飯之後,元曜提著竹籃告辭回去了。

元曜回到縹緲閣時,已經是敲下街鼓的時候了。

元曜走進縹緲閣,大廳裏,裏間中都沒有人,但是後院傳來一陣吵鬧的喧嘩聲。

元曜心中納悶,飛奔到後院,但見白姬坐在回廊下,托腮望著古井邊,耳朵裏塞著一團青草。

古井邊,水桶翻倒,一個蒸籠散落在地上。離奴雙手掐腰,唾沫橫飛地和六個人吵架。那六個人三男三女,均穿著墨青色的衣服,他們憤怒地圍著離奴,七嘴八舌地說著什麽。因為聲音太嘈雜,元曜聽不清他們在吵什麽,心中很奇怪。

“白姬,發生什麽事了?離奴老弟在和誰吵架?”

白姬沒有反應。

“白姬……”元曜又叫了一聲。

白姬還是沒有反應。

元曜伸手,在白姬的眼前晃動了一下。

白姬嚇了一跳,轉過頭來的同時,從耳朵裏取出青草團,笑道:“原來是軒之回來了,嚇我一跳。”

元曜道:“你把耳朵堵著幹什麽?”

白姬笑道:“那邊太吵了。”

元曜放下竹籃,在白姬身邊坐下,問道:“發生什麽事了?離奴老弟在和誰吵架?”

白姬道:“是這樣的。今天上午,韋公子給軒之送來了六只大螃蟹,軒之不在,我就替軒之收下了。離奴打算把螃蟹蒸了做晚飯的菜肴,但是螃蟹們不答應,從蒸籠裏爬出來,和離奴吵了起來,它們已經吵了大半個時辰了。”

元曜張大了嘴巴,吃驚地望著古井邊。他這才看清楚,六名墨青色衣裙的男女都沒有手,本該是手的地方,從衣袖中探出兩個大鉗子。

螃蟹精們揮舞著大鉗子圍著離奴吵,離奴毫無懼色,掐腰回吵,雙方唾沫橫飛,沸反盈天。

元曜道:“這不太像是離奴老弟的處事風格。”

元曜認為,以離奴平時的蠻橫性子,它會直接把螃蟹拍暈了,放進蒸籠裏,不會有耐心和螃蟹吵架。

白姬嘆了一口氣,道:“離奴說,它現在是讀書之貓,不能用暴力解決問題,要以理服人,以德服人。”

元曜冷汗。

白姬又用青草堵住了耳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