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摩詰(第2/4頁)

“鬼?!”元曜嚇了一跳。

王貴苦著臉道:“這鬼是這幾天才出現的,好像還是一個讀書人。他一般深夜出現,一出現就和郎君在書房裏談書論道,天亮才離去。白天偶爾能在柳樹下,菊花邊看見他,但一眨眼又不見了。”

朱墨也苦著臉道:“這鬼自稱姓陶,我聽公子叫他五柳先生。公子很喜歡他,把他視作知己。雖說這鬼看上去沒有惡意,談吐也十分得體,但終歸讓人覺得害怕。”

王貴也道:“人鬼殊途,相交不是好事。一想起郎君和鬼來往,老朽就覺得愧對把郎君交給老朽照顧的老夫人。老朽勸郎君不要和鬼交往,郎君卻責怪老朽侮辱他的朋友,還要老朽不要幹涉他。老朽只是一個仆人,也不能多說什麽。元少郎君,你去勸一勸郎君,讓他不要再和鬼來往了。”

“姓陶……五柳先生……”元曜又一次張大了嘴,王維遇見陶淵明的鬼魂了?!剛才,站在菊花叢邊的男子是陶淵明?

就在元曜吃驚,王貴嘆氣的時候,王維午睡醒來,穿著一身寬松的長袍走了出來。他打了一個呵欠,伸了一個懶腰,吟道:“漁舟逐水愛山春,兩岸桃花夾古津。坐看紅樹不知遠,行盡青溪不見人。”

元曜笑道:“幾日不見,摩詰又得了兩句桃源詩。”

王維這才看見元曜,他有些意外,也有些高興,道:“軒之,你怎麽來了?朱墨,有客來了,你怎麽不叫醒我?”

元曜笑道:“小生也沒有急事,所以沒讓朱墨去吵醒摩詰。”

元曜來訪,讓王維十分高興,他拉了元曜去書房,道:“軒之來得正好,我有幾首新詩正想找人指點。”

元曜笑道:“指點不敢當,小生願拜讀一二。”

王維帶元曜來到了他的書房。這是一間簡單雅致的房間,門朝院落,光線明亮。一方胡桃木桌案上放著筆、墨、紙、硯,墨正是桃核墨。書房的墻壁上掛著一幅淡雅的山水畫,兩幅書法字帖,靠墻的書架上堆著一些竹簡和書冊。軒窗下放著一個蓮花形狀的青銅香爐,香爐中溢出一縷縷清雅的水沉香。

王維和元曜席地而坐,王維翻出最近新寫的幾首詩給元曜品評。

元曜讀了,誇贊了幾句。

元曜問王維道:“摩詰,桃花源那首詩寫得怎麽樣了?”

王維搖頭,道:“還未寫完。”

元曜又問道:“聽說,摩詰最近在和一位鬼友交往?”

王維笑了,興奮地道:“沒錯。軒之猜猜他是誰。”

元曜道:“聽說,摩詰叫他五柳先生。他不會是寫桃花源的陶淵明吧?”

王維神秘一笑:“軒之猜對了,這位鬼兄就是陶淵明。他晚上會來,我將他介紹給軒之認識。”

“他真是五柳先生的鬼魂?”元曜吃驚。

王維道:“千真萬確。”

“摩詰,你是怎麽遇見他的?”

王維拿起桌案上的桃核墨,道:“陶先生棲身在這一方桃核墨中。我第一次見到他是在前天晚上,我坐在這裏磨桃核墨,準備寫桃花源的詩。我腦中想著桃花源,口裏念著五柳先生,他就出現了。陶先生高潔端方,學識淵博,是世間難尋的良師益友。我與他一見如故,彼此十分投緣。”

元曜道:“能夠得到一位知音,即使是非人,也是幸事。”

今天無法回城,元曜就留宿在王維的別院中。

弦月升起,燈火如豆,山野的晚上有些寒冷,王維和元曜生了一爐火,坐在書房中溫酒閑談。

元曜捧著一杯溫酒,心中有感,吟了一首詩:“夜聞更漏缺,風送蘆花雪。寒浸八尺琴,樽浮半輪月。”

“這一首詩很應景,應當寫下來。”王維笑道,他在硯台中滴入清水,磨開了桃核墨。

隨著一陣墨香彌散開來,元曜白天看見的皂衣男子--陶淵明在黑暗中漸漸浮現出身形。

元曜有些驚訝,目不轉睛地盯著陶淵明。

王維高興地道:“陶先生,您來了。”

陶淵明露出一個溫和的笑容,作了一揖,道:“又來叨擾了。”

“哪裏的話。”王維笑道,他向陶淵明介紹元曜,道:“這位是我的表弟,姓元,名曜,字軒之。”

元曜趕緊起身,作了一揖,道:“陶先生。”

陶淵明也作了一揖,笑道:“白天,我們已經見過了。”

王維給陶淵明也斟了一杯酒,三人圍爐而坐,秉燭夜談。

因為元曜在,陶淵明一開始有些拘謹,但是幾句話下來,與元曜混熟了之後,就變得十分健談了。三人聯詩作對,切磋書中的學問,暢談各地的風土人情,氣氛十分融洽。

從小受母親崔氏的影響,王維與佛家結下不解之緣,他心性淡泊,喜愛清凈,但因為身為家中長子,不得不出門求取功名,出入仕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