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章 截胡(第5/7頁)

高靜姝連忙堆笑,又給皇上萬福:“那請皇上指點我。”

皇上攜了她的手坐下:“別怕,這回皇額娘不是要為難你。”

高靜姝連忙撇清道:“太後娘娘哪回也不曾為難臣妾。”

皇上莞爾:“是,母後慈和,那你怕什麽?”

“太後娘娘對皇上來說是慈母,對臣妾來說卻是威嚴,您倒是好好告訴臣妾,太後如何忽然要召臣妾去?”

她可不覺得太後是喜歡她,以至於要兩人捆成一對兒禮佛。

“朕今年定了貴妃禮制,原是要升一位貴妃的。還是皇額娘護著你,說你做貴妃很好,暫且不必另立一個。又聽聞你性子改了些,這不就要親自教導你。”

騙鬼。

高靜姝見皇上這裏只能問出這些,又見他眉眼輕松,就索性破罐子破摔:反正太後也不能打死她。

她就當去軍訓好了。

--

高靜姝不樂意,**oss本人其實也不樂意。

“娘娘既然應了皇上調理貴妃幾日,總不好反悔的。”孟姑姑已經勸上了。

太後搖頭:“皇帝明裏暗裏提過幾回讓哀家對貴妃教導一二,哀家怎能不應?唉,自己生的兒子自己知道,皇上面兒上是個極守正統規矩禮法的,一心向著盛世明君去。但到底是先帝爺的兒子,還是有些愛則加諸膝,惡則墜諸淵的脾性。”

“對放在心上的人,他倒是肯用心:皇後多年未有身孕,他都不曾為此出一句責備之言,反而多加寬慰更多多臨幸。貴妃腦筋糊塗性子嬌慢,他也是瞞著哀家才私下裏處置一回。”

孟姑姑也笑:“太後是最睿智的了,什麽都看的明白。所以只管受著貴妃的禮就是了——依奴才說,貴妃這回真該對太後感恩戴德,要不是您開口,這會子宮裏只怕就有兩位貴妃了。”

太後捏著一串碧璽主子:“哀家並不是在幫她。”

孟姑姑低頭不語。

她自然明白,太後出言攔住了皇上,面上是對貴妃有利,可實際上,萬事都自有其代價。

正所謂爵以賞功,祿以酬勞,嘉獎是要給立了功出了力的人。

可這回貴妃卻是犯了錯以後,反而得了個好處。面上看著占便宜,實則要吃虧:皇上已有立第二位貴妃的準備,卻沒能立成,那麽對這位獨一無二的貴妃,無形中要求就會提高。

總得配得上這份聖恩。

貴妃要還是從前那樣挑釁皇上的威嚴,只怕會不斷消磨跟皇上的情分。且貴妃又沒有子女傍身,要是哪日皇上真的覺得高氏不配做這獨一無二的貴妃,她又能有什麽下場。

太後能想明白這些,但她是不會在意貴妃的。

她行事只按著自己的道理來,貴妃能在這宮裏活下去就活,活不下去也只好給別人騰地方了。

孟姑姑見太後又念起了佛,開始祈禱‘漫天神佛顯靈,皇後有孕’,就悄聲退下。

--

繼過年大典後,高靜姝再次佩服起了太後娘娘。

從專業眼科醫師的角度看,太後如今五十四歲,已經是花眼的年紀了,看近的細的東西都該很不舒服才是,但她老人家仍舊堅持著撿了一個時辰的佛米。

自然,高靜姝不可能在一旁袖手看太後揀米。

她同樣也得幹起來,每揀一粒米還需要念一句吉祥話。

太後口中念得就是:佛祖保佑我大清早得嫡子。

高靜姝自然也不敢在這時候搞創新,也跟著祈禱起皇後得子來。

可是……她心裏卻是知道的,皇後娘娘的嫡子七阿哥,確實是會出生的,可那孩子周歲夭折。僅一年後,皇後就於南巡途中崩逝於濟南,只怕跟再次喪子關系甚大。

三個月下來,高靜姝早已不再將這些人當成歷史書裏的人,他們會說會笑,活生生的有喜有悲有算計。

尤其是皇後待她真是沒說的,統禦六宮更是公正嫻熟,人人敬服。高靜姝只盼著富察皇後好,絕不盼著她早逝。

於是她就修改了祝禱的詞匯。

太後出聲祈禱,高靜姝便只是喏喏動嘴默念,免得擾了太後——萬一她老人家卡殼了,可就是自己的過失。

旁邊孟姑姑卻定神看了看貴妃的口型。

等終於揀完佛米,太後便讓貴妃去東稍間用飯。

到了太後這個地步,大宴上自然都有皇後帶著妃嬪左右服侍,可素日裏她其實更願意自在用膳,不必有個時刻觀察自己眼色,或者勸膳的妃嬪在邊上。自己用還自在些呢。

高靜姝告退後,孟姑姑就道:“奴婢留心看了,貴妃娘娘就祈禱著兩句:一句是跟著您說佛祖保佑皇後娘娘早日誕下嫡子,另一句是祈禱皇後娘娘的嫡子身體健康長命百歲。”

太後的眉間肉眼可見的就舒緩了。

於是下午,太後就給了貴妃一個恩典,許她親手給自己剝一個橘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