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0章(第2/3頁)

這且罷了,老太太雖暗暗恨不如齊茂行爭氣,但殿下跟前,並不急於一時,她還算還等得起。

加上齊君行雖在東宮不起眼,但整日從府裏大把領著銀子,出去赴會參宴,交朋會友。

且他交往的,也都是些權貴世家的子弟,能夠這般交遊廣闊、攢下一份人脈,也是他的本事,總比他爹悶在府裏,養一堆閑人整日的吹捧清談要強些。

才幾月功夫,齊君行便在四公八候,文臣武將,家裏的後生子弟一個不落,家家都有熟識的人,往來的夫人提起來,也都是誇贊的。

袁老太太也是暗暗滿意,覺著單說他這個本事,倒是是比茂兒強一些,甚至還特意叫外頭賬上多備了銀子叫他花用,省的手上不寬泛,出到外頭小氣。

直到進了夏日,殿下那邊卻是鮮果子都不枉侯府來送,她覺著不對,又特地叫人出去打聽了一遭,這才知道。

這個齊君行哪裏是簡單的一句交遊廣闊、他這廣闊的已經過分了——

他,他連小趙王爺都敢沾惹!

那趙王爺是什麽人物?

趙是國姓,正經的王爺都姓趙,並不必在前頭還專門帶個姓氏,若是專門提起來趙王爺,那就是專指當初太-祖爺起事時,在戰場上認下的唯一一個養子,是太-祖也賬下最兇也是最忠的一條狗,當初開朝封賞,也只有這位養子,破例一道封了一等親王,老趙王爺年老之後,也破例降為三等王爵,照舊繼在了他收養的兒子身上。

小趙王爺年紀尚輕,自然遠不及老王爺,但誰不知道,既年前,這小王爺縱容惡奴在城內縱馬傷人,正巧被路過的太子殿下瞧見,又見其跋扈,當即便下令將傷人的惡奴投了天牢,直接打死,就連小王爺本人,都因其毫無悔過之意,被殿下在朝堂上請了折子斥責了趙王府。

因著這事,東宮與趙王府,那是相見兩厭,水火不容。

齊君行去與趙王爺湊在一處,殿下心裏如何能痛快得了?

發現了這事,老太太還只以為這齊君行剛剛回京,不知道京中幹系,特意將他叫了來,說明其中要害,要他立即與趙王爺撇幹凈。

但齊君行聽了之後,卻是要笑不笑,反而立即與她頂了回來:“祖母年紀大了,就合該在後院裏養養花逗逗鳥,當一個逍逍遙遙的老太君就是了,外頭的事兒,有孫兒與父親在,實在不必您這般什麽都放不下心,處處操心。”

說罷之後,更是理也不理,還幹脆就這般出了門去!

袁老太太叫這話氣的愣在當地,半晌都沒回過神來——

齊君行這個小子只是開始裝出一副聽話恭敬的模樣罷了,實際卻壓根未將她放在心上!

回過神後,順暢了一輩子的老太太,一時間卻是忍不住心口發涼。

直到這時,她才忽的意識到,沒了當真孝順的茂兒,換了外忠內奸的齊君行,她在這府裏便再難有從前一般說一不二的威勢!

兒子齊通不必提,打一開始就與齊君行站在一處的廢物,指望不上的,李氏更是一個蠢貨,現如今如今也是日日的縫衣做鞋,只恨沒成了他齊君行的親娘!

她如今還掌著後宅的中饋,拿著府裏的根底銀錢,多少還有些底氣,可若是按著這樣的情形下去,她這底氣,又能再撐多久?

而沒了她在前頭撐著,這齊侯府,在齊君行和她兒子齊通的手裏,又能再輝煌多久?

想明白了這一點,曾與老侯爺起於微末,歷經了多半輩子風雨的老太太,便也立即想了她唯一的辦法。

她不能再等了。

她必得要茂兒這個嫡支為她留出一絲血脈來,只有握著這名正言順的嫡出,才能叫齊君行有所忌憚,聽她的話。

若是齊君行當真狼心狗肺,她還能去宮裏娘娘請旨,將爵位天經地義的傳給茂兒的兒子。

一個齊君行,她能將他往莊子上趕一出去一回,就能送出去第二回 !

因著這個,她才吩咐了身邊的袁嬤嬤去抱節居好好收拾準備,原是想等著孫子回來之後,便好好勸勸他,茂兒這人,吃軟不吃硬,她哪怕是求,也一定要求的叫他答應了。

可袁嬤嬤往抱節居裏去了一遭,回來之後,卻是稟報道,抱節居裏已是人去屋空,從裏到外、全都收拾了個幹凈。

到底自個眼皮子底下長大的孩子,袁嬤嬤還未察覺,她便已立時猜測到,茂兒這怕是冷了心,打算幹脆病死在外頭不回來。

雖然猜了出來,老太太卻還是存了一絲指望,借著過壽的名頭,叫最是親信的袁嬤嬤過去探望安撫了一回,再看看情形。

但是袁嬤嬤回來之後,回來稟報的她看到聽到的情形,不論是茂兒的身子、還是茂兒態度,卻全都不是什麽好消息。

即便好說歹說,勸得茂兒提早回來過夜,但還是這般,趕著最後一刻,踏著暮色才進了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