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章 種田文裏的女主(11)(第3/4頁)

蘇老三兩口子大字不識一個,蘇大郎可以說是蘇家第一個讀書人,可無論是風采氣度,還是遣詞造句,都比不上蘇家那個小姑娘。

那絕對是讀過書的人,蘇家沒有能教小姑娘的,就只能是他這個小兒子親自教的了,也不知道這倆孩子是什麽時候認識的。

總角之宴,言笑宴宴。

他不會去做這個拆散姻緣的壞人,而且瞧著,自家夫人也挺喜歡蘇家那小姑娘的。

他就算不相信小兒子的眼光,也得相信自家夫人的眼光。

********

跟上輩子成婚的場面比起來,這輩子顯然要簡單很多。

身上穿的嫁衣,是蘇苑自己一針一線繡出來的,難得的,她能有這份耐心。

周懷城已經盡可能把婚禮辦得隆重了,他知道殿下不是非要講究這些的人,可這般簡陋的婚禮,總歸是配不上阿苑的。

在周懷城看來,稱得上簡陋的婚禮,但在很多人眼裏,已經是大場面了,誰家成婚能擺上幾十桌宴席,誰家成婚能裏裏外外都掛紅,誰家成婚又能上這麽好的席面……

蘇大郎只覺得憤恨,明明周家已經這樣有錢了,他見都沒見過的糖果點心,被隨意的擺在桌上,那麽漂亮的紅布,不是被做成衣服,而是被鋪在地上,從大門口一直鋪到堂屋。

區區一份束脩又算得了什麽,周家要這樣跟他計較,雖然新的一年還沒讀幾日的書,可這幾日,先生一直不提問他,他交上去的作業,也沒有被批改過,往往交上去是什麽樣,發下來就還是什麽樣。

一群狗眼看人低的東西!

崔氏一雙眼睛已經腫成了核桃,昨天晚上眼淚就沒停過,要不是昨晚哭得多了,怕是在今天這樣的場合,也還是會忍不住落淚的。

二丫這婚事是好,是她這麽多年見過的最氣派的婚禮,可那又怎麽樣呢,嫁進人家家裏去了,從此以後就是人家的人了,她再也沒了主心骨。

跟崔氏比起來,蘇老三笑得嘴就沒合上過,眼睛都快眯成一條縫了。

他從前在村裏頭不顯眼,如今也算是有名號的人物了,誰家有這麽好的婚事,誰家有他吃的好,他現如今這塊頭全都是靠糧食、靠肉養出來的。

老大、老二跟他沒法比,瞧瞧他面色多紅潤,臉上、身上都有肉了,連頭發都烏黑油亮,不像那兩個,還跟沒分家的時候一樣,瞧著就沒吃什麽好東西。

蘇老三不由得挺直了腰,別看二丫嫁出去了,過段時間小兩口還要去府城,沒人再給他送東西、送肉,可有山上的進項在,有家裏那四畝地,有攢下來的銀子,他往後也能過得比老大、老二好。

老大、老二還要聽爹的,他可是一家之主了,就照著二丫原來留下的法子管家,既不用費腦子,也省事兒。

蘇老三準備在‘勤勞致富’的路子上撒丫子狂奔,心裏頭沒什麽好忐忑的,周家送來的聘禮,他全都給二丫放進嫁妝裏去了,一分一毫都沒留。

還有二丫這幾年的衣服鞋襪,家裏頭也沒留,都讓二丫帶過去了。

他雖然沒往裏添東西,可周家送來那麽多聘禮,也足夠讓二丫嫁的風風光光了,從此以後,跟著秀才公吃香的喝辣的。

在場幾乎所有人,都是這麽認為的,蘇二丫往後是要吃香的喝辣的,過得比誰都好,就是現在的周母,也比不上蘇二丫,誰讓周父現在只是個童生,周懷城卻已經是秀才了。

蘇婆子她們還不知道,大孫子在學堂跟別人待遇不同,在喜宴上沒少誇三房和周家,當然也不是白誇,吃完喝完,走的時候總還是得帶著點兒吧。

喜宴上剩下來的東西,周家自己也吃不完,與其送給街坊鄰居,那還不如給他們這樣實打實的親戚。

跟第一次成婚的時候比起來,倆人都不那麽緊張了,生手變熟手,不會再用酒壓驚,也不會慌亂到直接從床上掰下一塊木頭來。

甚至在洞房花燭之夜,兩個人還算起了賬。

蘇苑自己有二百兩壓箱裏的銀子,她帶過來的那些嫁妝,基本上就是周家的聘禮,而周家的聘禮一半出自周父周母,一半則是周懷城自己添上的。

今日婚禮上的花銷,也都是周懷城自己掏的。

一則是他不好意思拿老兩口的錢,二則他是想把婚禮辦得隆重些,遠超過了兩位哥哥當年的花費,這份銀子若是老兩口來出,那家裏頭怕是要不□□寧了。

“我手裏頭只剩下五十兩了,不過畫作倒是積攢了十幾副,在縣城不好往外賣,也賣不出價錢去,倒不如帶去府城,去了府城再賣。”周懷城盤算道。

這種掙一點花一點的日子,他和阿苑都是頭一次過,真別說,還挺新奇的。

府城那邊沒有他們的院子,也沒有鋪子和良田,去了那裏,要麽是買處小院子,要麽就是租房子住,就跟以前看得話本子上寫的一樣,捉襟見肘一般的生活。